龙渊 [lóng yuān]
1. 深渊。古人以为深渊中藏有蛟龙,故称。
3. 古剑名。
龙渊 引证解释
⒈ 深渊。古人以为深渊中藏有蛟龙,故称。
引《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汉 扬雄 《甘泉赋》:“漂龙渊而迟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唐 刘禹锡 《伤我马词》:“金臺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
清 曹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诗:“清吟彻龙渊,狂笑脱狗砦。”
⒉ 古剑名。
引《战国策·韩策一》:“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鴈,当敌即斩坚。”
晋 刘琨 《扶风歌》:“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国语词典
龙渊 [lóng yuān]
⒈ 宝剑的名称。
引《战国策·韩策一》:「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鴈。」
晋·刘琨〈扶风歌〉:「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龙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通释义:⒈贯通;连通。汉 王充《论衡·感虚》:“夫 雍门子 能动 孟尝 之心,不能感 孟尝 衣者,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踰庵以西,有大石当溪中,嵌空如室,激水横行,声若雷轰,而室下石窍关通,积水澄碧,题之曰 龙渊。”⒉禀报,传达。《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璋(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復关通 先主。”⒊勾结;串通。《梁书·谢览传》:“览 未到郡,睦之 子弟来迎,览 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 睦之 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元 张光祖《言行龟鉴·德行》:“籍其家,得士大夫书
- 2.
地底释义:⒈指大地的低凹处。汉 扬雄《甘泉赋》:“漂 龙渊 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唐 杜甫《北征》诗:“邠郊 入地底,涇水 中荡潏。”浦起龙 注:“邠州 在 凤翔 东北,入地底,正显四面之高。”明 何大复《画鱼》诗:“禹门 天池 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⒉地面之下。唐 李白《日出入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郭沫若《炉中煤》诗:“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 3.
太渊释义:⒈脐之别名。 ⒉神话传说中的天池。⒊古宝剑太阿与龙渊的并称。泛指利剑。
- 4.
瑾瑜释义:⒈二美玉名。泛指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四:“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唐 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玉之美者,其曰瑾瑜。”元 卢亘《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诗之一:“荆 璞抱瑾瑜,龙渊淬锋鍔。”⒉比喻美德贤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清 冯桂芬《滩上有纪》诗:“勿违世所好,被褐怀瑾瑜。”
- 5.
繁弱释义:古良弓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鲁公 以大路、大旂,夏后氏 之璜,封父 之繁弱。”杜预 注:“繁弱,大弓名。”《荀子·性恶》:“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三国 魏 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左揽繁弱,右接忘归。”晋 刘琨《扶风歌》:“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唐 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之一:“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
- 6.
蟠编释义:盘踞纠结。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叶榆河》:“建安 二十三年,立州之始,蛟龙蟠编于南北二津,故改 龙渊 以 龙编 为名也。”
- 7.
韩棱之劒释义:《后汉书·韩棱传》:“﹝ 韩棱 ﹞五迁为尚书令,与僕射 郅寿、尚书 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 尝赐诸尚书劒,唯此三人特以宝劒,自手署其名曰:‘韩棱 楚 龙渊,郅寿 蜀 汉文,陈宠 济南 椎成。’时论者为之説:以 棱渊 深有谋,故得龙渊”。李贤 注引《晋太康记》:“汝南 西平县 有 龙泉水,可淬刀劒,特坚利。”后因以“韩棱之劒”指龙泉宝剑,用为谋略深远,委以重任之典故。南朝 梁元帝《中书令庾肩吾墓志铭》:“任同北斗,锡 韩棱 之劒,朝上南宫,识 郑崇 之履。”
- 8.
鼇柱释义:传说中指天柱。宋 吴莱《观孙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图》诗:“大圜杳何极,鼇柱屹不顷。”王闿运《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龙渊始化,鼇柱忽移。”参见“鼇足”。
- 9.
龙剑释义:亦作“龙劒”。 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 10.
龙泉释义:⒈宝剑名。即龙渊。⒉泛指剑。⒊喻行事果断。⒋佛寺名。⒌常泛指僧院、佛门。⒍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