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珠 [chuí zhū]
1. 珠串下垂。
2. 悬挂的珠串。
4. 篆书字体之一。形似垂珠,称垂珠篆字。
垂珠 引证解释
⒈ 珠串下垂。
引战国 宋玉 《讽赋》:“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更被白縠之单衫,垂珠步摇。”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唐 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⒉ 悬挂的珠串。
引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叶如车轮,实若垂珠。”
⒊ 篆书字体之一。形似垂珠,称垂珠篆字。
垂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旒释义:⒈亦作“九斿”。 亦作“九游”。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⒉古时官冕上的九串垂珠。⒊星名。
- 2.
刻削释义:⒈雕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⒉形容(山石或楼台)棱角分明,峥嵘峭拔。《魏书·萧衍传》:“大兴寺塔,广缮臺堂,昭阳到景,垂珠衔璧,峥嶸刻削。”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志一》:“山半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刻削。”⒊苛刻,严酷。《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旧唐书·唐临传》:“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平心《论康熙帝的历史地位》一:“康熙帝 比 顺治 统治者更深刻地察觉到,前朝君臣的腐败和刻削,怎样加速了 明 政权的崩溃。
- 3.
垂珠释义:⒈珠串下垂。 ⒉悬挂的珠串。⒊篆书字体之一。形似垂珠,称垂珠篆字。
- 4.
珠冕释义:古代天子之冠,其上饰有垂珠,故名。
- 5.
琪树释义:⒈仙境中的玉树。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吕延济 注:“琪树,玉树。”唐 崔珏《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宋 范成大《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元 萨都剌《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 茅君,琪树秋声隔夜闻。”⒉树名。唐 李德裕《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覿。”唐 李绅《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於条上,璀错相间。”宋 张敦颐《六朝事
- 6.
鸣玉释义:⒈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 《国语·楚语下》:“王孙圉 聘於 晋,定公 饗之。赵简子 鸣玉以相。”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宋 黄庭坚《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⒉佩玉。汉 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宋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