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尼寺 尼寺的意思

尼寺

简体尼寺
繁体
拼音ní sì
注音ㄋ一ˊ ㄙ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í,(1) 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组词】:尼姑。尼庵。削发为尼。(2) 古同“昵”,相近,亲近。

sì,(1) 古代官署名。【例句】: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2)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组词】:佛寺。寺观(guàn )。(3)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组词】:清真寺。

基本含义

指尼姑庙,也指寺庙。

尼寺的意思

尼寺 [ní sì]

1. 尼姑所住的寺院。

3. 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尼寺 引证解释

⒈ 尼姑所住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 东晋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盖尼寺之起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明悬尼寺,彭城 武宣王 勰 所立也。”

⒉ 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彼之热心,先注於宗教。十一岁得请於父母,入尼寺,以学教理者一年。”


尼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尼寺释义:⒈尼姑所住的寺院。宋 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东晋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盖尼寺之起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明悬尼寺,彭城 武宣王 勰 所立也。”⒉借指天主教修女院。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彼之热心,先注於宗教。十一岁得请於父母,入尼寺,以学教理者一年。”
    • 2.
      尼站释义:指尼寺中专供来往僧官和侍尼所居的屋舍。
    • 3.
      摩尼释义:⒈指摩尼教。 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摩尼 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 中国 的时间有不同说法。唐 武后 延载 元年,波斯 人 拂多诞 持《二宗经》来朝,唐 代宗 大历 三年在 长安 建摩尼寺,赐额 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 长安、洛阳 及西域商人中流行。唐 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旧唐书·回纥传》:“五月,迴鶻 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新唐书·回鹘传上》:“元和 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⒉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
    • 4.
      瑶光释义:⒈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为象征祥瑞。⒉玉的光采。⒊比喻白光。⒋北魏洛阳尼寺名。
    • 5.
      瑶光寺释义:北魏 世宗(宣武帝)在 洛阳 所建的尼寺。 房舍五百余间,妃嫔贵媛,多出家于此。永安 三年(公元530年),秀容 部落首领 尒朱兆 攻入 洛阳,纵兵大掠,时有骑兵数十入寺淫秽。此后颇有讥讪,语曰:“洛阳 男儿急作髻,瑶光寺 尼夺作婿。”参阅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 6.
      趺座释义:亦作“趺坐”。碑刻等的底座。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昭仪尼寺》:“趺坐上铭云:‘晋 泰始 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书监 荀勗 造。’”明 宋濂《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记》:“於是列为神版者五,高四尺,博一尺有八寸,下设趺座,用粉涂而元书之。”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此石既非山中所产,又非寻常勒字之石,上有芝盖,下有趺坐,儼然成具,非未刻之石也。”
    • 7.
      逾半释义:犹过半。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兴尼寺》:“逸 云:‘吾不闲养生,自然长寿。郭璞 尝为吾筮,云寿年五百岁。今始逾半。’”一本作“餘半”。清 龚炜《巢林笔谈续编·稗乘有补正史》:“逸 自言:‘吾不闲养生,郭璞 为筮五百岁,今始逾半。’”
    • 8.
      面木释义:树名。即桄榔。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昭仪尼寺》:“堂前有酒树、麪木。” 周祖谟 校释:“《后汉书·西南夷传》:‘ 牂柯 句町县 有桄桹木,可以为麪,百姓资之。’《齐民要术》曰:‘都句树似栟櫚,木中出屑,如麪可啖。’”麪,一本作“ 麵 ”。参见“ 桄2榔 ”。

尼寺(ni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尼寺是什么意思 尼寺读音 怎么读 尼寺,拼音是ní sì,尼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尼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