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n,(1) 唱,声调抑扬地念。【组词】:吟咏。吟诵。吟味(吟咏玩味,体味)。吟讽(吟咏讽诵)。(2) 叹息,痛苦的声音。【例句】:吟啸(a.悲哀愤慨地长叹;b.吟咏)。呻吟。(3)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组词】:秦妇吟。(4) 鸣,叫。【组词】:风吟。猿吟。
fēng fěng, ◎ 古同“讽”,讽刺。
nòng lòng,(1) 玩耍,把玩。【组词】:摆弄。玩弄。弄臣(帝王所亲近狎昵的臣子)。弄潮儿。戏弄。弄瓦(“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代把它给女孩子玩,意为生女儿)。弄璋(“璋”是一种玉器,古代把它给男孩子玩。意为生儿子)。(2) 做,干。【组词】:弄假成真。弄明白。(3) 设法取得。【组词】:弄点钱花。(4) 搅扰。【例句】:这事弄得人心惶惶。(5) 耍,炫耀。【组词】:搔首弄姿。(6) 不正当地使用。【组词】:弄权。弄手段。捉弄。(7) 奏乐或乐曲的一段、一章。【组词】:弄琴。梅花三弄。(8) 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1) 方言,小巷,胡同。【组词】:弄堂。里弄。
yuè,(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组词】: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组词】:月刊。月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组词】:月饼。月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组词】:月子。
1. 用风花雪月作题材写作以抒发超然、闲适的心情。现也指作品内容空虚,逃避现实,用为贬义。
例《诗》可以兴,某自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宋·程颢、程颐《遗书》
英[ sing of the moon and the wind; sentimental verse; ]
3. 也说“吟风咏月”
⒈ 谓以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作诗词。今多贬称作品只谈风月而逃避现实。
引唐 范传正 《李翰林白墓志铭》:“吟风咏月,席地幕天,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宋 朱熹 《抄二南寄平父因题此诗》:“析句分章功自少,吟风弄月兴何长。”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盖其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烘云託月画家诀,吟风弄月诗家情。”
吴玉章 《辛亥革命》十二:“此外,即使是诗词小品,也大都是沉痛的忧时爱国之声,而绝少无聊的吟风弄月之作。”
⒉ 谓吟玩风月。形容心情闲适洒脱。
引宋 朱熹 《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明道 先生言,自再见 周茂叔 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 点 也’之意。”
⒈ 诗人吟咏的内容多涉及风花雪月的情景,故称诗人吟咏为「吟风弄月」。元·张养浩〈普天乐·看了些荣枯〉曲:「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后亦用以讥讽诗人吟咏不切实际,作品内容浮滥空虚。也作「吟风咏月」。
引《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⒉ 形容诗人的闲情逸致。也作「吟风咏月」。
⒊ 有鄙薄之意。后世少数人行为偏差,加以「风月」二字又从美景,转而含有男女欢爱之意,遂使此语充满鄙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