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 [bàn dǎo]
1. 只有一面与大陆相连,而另三面均临水的陆地。
英[chersonese; peninsula;]
半岛 引证解释
⒈ 三面临水、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
引徐迟 《地质之光》:“它在地质上也是相当破碎的,半岛、岛屿、岬角、港湾相间。”
国语词典
半岛 [bàn dǎo]
⒈ 三面临海,一面连接大陆的地形。如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半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八线释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1945年7月美苏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协议,以北纬38° 线作为苏美在朝鲜半岛对日受降范围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三八线由此而得名。三八线后成为南北朝鲜的大致分界线。
- 2.
东京湾释义:日本本州岛南岸海湾。为房总、三浦两半岛合抱,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湾口宽仅8千米。沿岸为日本著名重化工业地带。北岸和西岸有东京、横滨、横须贺等港市,东岸有千叶港。
- 3.
东南亚释义:指亚洲东南 部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 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
- 4.
东海关释义:清 代税关之一,同治 二年设,在今 山东省 烟台市 芝罘半岛。《清史稿·食货志六》:“﹝ 宣统 ﹞三年,更定 东海关 各口税则为值百抽二五。”
- 5.
丹麦释义:北欧国家。 在波罗的海出北海处,包括日德兰半岛大部及西兰等岛屿。面积31万平方千米。人口520万(1994年)。首都哥本哈根。地势低平。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猪肉和乳制品出口居世界前列。渔业也较重要。造船业驰名世界。
- 6.
也门释义:西亚国家。 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临红海和阿拉伯海。面积5319万平方千米。人口1580万(1995年)。首都萨那。高原、山地为主。除山区外,气候干热。东北部有沙漠分布。农牧业为经济基础。咖啡是传统出口商品。
- 7.
亚平宁半岛释义:也叫意大利半岛。在欧洲南部,地中海中部。包括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和梵蒂冈、圣马力诺。面积9万平方千米。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热,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 8.
亚得里亚海释义:⒈位于意大利东面的水域⒉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位于意大利与巴尔干半岛之间。长约800千米,平均宽175千米,最深处1,324米,面积131,050平方千米。意大利海岸相当平直延续,无岛屿;巴尔干半岛西岸沿海则有许多大小岛屿,总的说来与海岸呈平行走向。奥特朗托海峡在东南端连接爱奥尼亚海。
- 9.
什叶派释义:伊斯兰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与逊尼派对立。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也有信徒。
- 10.
伊比利亚半岛释义:也叫比利牛斯半岛。在欧洲西南部,与欧洲大陆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西临大西洋,东临地中海,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三国。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约800米。
- 11.
佉卢文字释义:古代 印度 的一种文字。 横书左行。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盛行于 印度半岛 西北部,后因受梵书排挤逐渐绝迹。我国古代在 新疆 的 于阗 鄯善 一带也曾使用。佛教传说为 佉卢蝨吒 所创。
- 12.
佛罗安国释义:古国名。 故地或以为在今 马来半岛 西岸。地当东西方水陆交通要冲,贸易繁盛。亦译作 佛来安。
- 13.
侬人释义:亚洲中南半岛越南少数民族之一。
- 14.
俄土战争释义:⒈世纪末至。 ⒉世纪末,两国进行了十余次战争,俄国胜多负少,相继夺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俄国力图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因遭英、法等国反对,未能成功。
- 15.
保加利亚人释义:保加利亚的主体民族。 另有少数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俄罗斯、美洲等地。约925万人(1985年)。讲保加利亚语。多数信东正教,少数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 16.
保加利亚释义:东南欧国家。 在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下游,临黑海。面积1109万平方千米。人口843万(1994年)。首都索非亚。全境70%为山地和丘陵,余为平原。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重工业较发达。盛产烟草。玫瑰油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 17.
六鳌半岛释义:在福建省南部海岸属六鳌镇,漳浦县,漳州市向西南伸入浮头湾与台湾海峡间,西与古雷半岛对峙,东有外劈列岛,东北以大店、塔底一线与深土镇毗连。
- 18.
关东军释义:指抗 日 战争胜利前,占据 中国 东北 的 日本 侵略军。1905年 日 俄 战争后, 日 军强占 中国 原被帝 俄 “租借”的“关东州”(指 辽东半岛 普兰店 至 皮口 一线以南地区),并派驻军队。1919年在 旅顺 设关东军司令部。1945年8月被 苏 军和 中国 人民武装力量消灭。
- 19.
剌撒释义:⒈谓拉屎撒尿。 宋 钱愐《钱氏私志》:“师云:‘在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痾屎剌撒处。’”⒉地名。La’sa的音译。在今 阿拉伯半岛 南岸 木卡拉 附近。《明史·外国传七·剌撒》:“剌撒,忽鲁謨斯 ……诸国入贡。”《明史·外国传七·剌撒》:“剌撒,自 古里 顺风二十昼夜可至。永乐 十四年遣使来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