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儒师 儒师的意思
shī

儒师

简体儒师
繁体儒師
拼音rú shī
注音ㄖㄨˊ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ú,(1) 指读书人。【组词】: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组词】: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3) 同“懦”,懦弱。

shī,(1) 教人的人。【组词】: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组词】:工程师。医师。技师。(3) 效法。【组词】:师法古人。(4) 榜样。【组词】:师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组词】:师母。师兄。师弟。师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组词】:法师。禅师。(7) 军队。【组词】:会师。出师。(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组词】:师长。师座。(9) 一国的首都。【组词】:京师。(10) 姓。

基本含义

儒师指的是儒家学派的导师,也可以泛指儒学的专家或权威人士。

儒师的意思

儒师 [rú shī]

1. 博雅淳正的师傅。

3. 元明时称官学的教官。

儒师 引证解释

⒈ 博雅淳正的师傅。

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房玄龄大有誉》:“房玄龄 幼稚日, 王通 説其文,谓:‘此细眼奴,非立忠志则为乱贼,辅帝者则为儒师。’绰有大誉矣。”

⒉ 元 明 时称官学的教官。

《续文献通考·学校四》:“凡儒师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州置之;命於礼部及行省与宣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録、教諭,州、县及书院置之。”


儒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儒师释义:⒈博雅淳正的师傅。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房玄龄大有誉》:“ 房玄龄 幼稚日, 王通 説其文,谓:‘此细眼奴,非立忠志则为乱贼,辅帝者则为儒师。’绰有大誉矣。”⒉元 明 时称官学的教官。《续文献通考·学校四》:“凡儒师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州置之;命於礼部及行省与宣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録、教諭,州、县及书院置之。”
    • 2.
      讲席释义:高僧、儒师讲经讲学的席位。亦用作对师长、学者的尊称。
    • 3.
      讲室释义:⒈讲堂。指儒师讲学之堂舍。⒉讲堂。指僧徒说法讲经之堂舍。
    • 4.
      讲家释义:解说经传的儒师。

儒师(r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儒师是什么意思 儒师读音 怎么读 儒师,拼音是rú shī,儒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儒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