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台 [yīng tái]
1. 才能杰出的台阁官员。
英台 引证解释
⒈ 才能杰出的台阁官员。
引南朝 梁 沉约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峨峨德傅,灼灼英台。”
唐 苏颋 《送光禄姚卿还都》诗:“汉 室有英台, 荀 家宠俊才。”
英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水楼台释义:犹言近水楼台。宋 汤恢《祝英台近·中秋》词:“洞庭 窄,臨水樓臺,清光最先得。”按,宋 人尚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之语,见 俞文豹《清夜录》,为后所习用。
- 2.
侗戏释义: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贵州、广西、湖南 侗族居住地区。系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嘠锦”和“摆古”于 清 嘉庆、道光 年间逐渐采用舞台演唱形式发展而成。传统剧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 3.
再再释义:一次又一次,连续多次。 川剧《柳荫记》第一场:“可叹小女 英台,一心女扮男装,要到 杭州 尼山 攻书,是我再再苦劝,谁知蠢才性犟,不遵父命。”沙汀《困兽记》十八:“田畴 再再申言,要他重对生命发生热爱,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 4.
嘎锦释义:侗族曲艺曲种。 流行于 贵州、广西、湖南 侗族居住地区。“嘎锦”侗语意为“叙事歌”。唱调具有民歌特色。传统曲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 5.
坟碑释义:墓碑。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九场:“要是我有不测长和短,就在那 胡桥镇 上立坟碑。”
- 6.
孤旅释义:⒈孤立无援的军队。《南齐书·高帝纪赞》:“庸发西疆,功兴北翰。偏师独克,孤旅霆断。”唐 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下:“聚不聚,为孤旅。”⒉独自在外的人。宋 无名氏《祝英台近》词:“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于右任《踏莎行·送杨笃生》词:“共怜憔悴尽中年,那堪飘泊成孤旅。”
- 7.
幽素释义:⒈幽寂,寂静。唐 李贺《伤心行》:“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唐 李商隐《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清 朱子臣《司空楼》诗:“江陵 鲤鱼泣幽素,阳春门 下官家署。”⒉恬淡质朴。唐 张九龄《答陈拾遗赠竹簪》诗:“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明 陈子龙《岁暮杂感》诗:“君子乐幽素,小人为荒淫。”清 龚自珍《寒月吟》:“而我屏见闻,而汝养幽素。”⒊幽情素心。宋 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词:“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繫幽素。”⒋唐 科举科目名。《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 年未及冠,应幽素
- 8.
标题音乐释义:借助文学、景物、个人情趣等标明题目的器乐曲。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 9.
桃叶渡释义:渡口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河 畔。相传因 晋 王献之 在此送其爱妾 桃叶 而得名。宋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词:“寳釵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元 周德清《红绣鞋·郊行》曲:“题诗 桃叶渡,问酒 杏花村,醉归来驴背稳。”清 魏源《秦淮镫船引》:“二百餘年 桃叶渡,七万里外红毛刀。”
- 10.
梁山伯释义: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要人物。他与祝英台结拜兄弟,同学三年,不知其为女子。英台先归,假言将妹嫁许。山伯访英台时才知英台是女子,也才知嫁妹之真意。但英台已由父作主许配马文才。山伯郁悒病逝。英台出嫁,经其墓哀祭,地忽裂开,英台跃入。山伯英台化作蝴蝶,比翼双飞。梁山伯是个敦厚而不谙世故,多情而难释情怀的书生形象。
- 11.
祝英台释义: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要人物。她乔装男子外出求学,与梁山伯同窗三载,结拜为兄弟,对山伯产生爱慕之情。临别托言为小妹提亲,实则以身相许。回家后父亲逼她嫁给马文才,梁山伯知变悒郁而死。她出嫁路经山伯墓恸哭祭奠。地忽开裂,她跃入墓中,与山伯化蝶共舞。是忠于爱情,与封建礼教抗争的艺术典型。
- 12.
送子观音释义:古代传说能保祐人生子的 观音菩萨。《八琼室金石补正·北齐王三娘造像记》:“天保 元年正月十八日,清信女 王三娘 为 子敬 造 送子观音 像一区。”《白雪遗音·玉蜻蜓·访庵》:“[生]何为 送子观音?[旦]那些积善人家,暮年无子,到此烧香许愿,抱了一个回去,后来产下麟儿,前来还愿,最是灵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四场:“观音 堂,观音 堂,送子观音 坐上方。”亦称“送子娘娘”。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第八章:“但她毕竟常常是自动也是被逼,去 送子娘娘 神像座栏前,年年缚上一根稻草。她还许下愿,祝望早日有个儿
- 13.
香帛释义:指香烛纸表等祭祀用品。川剧《柳荫记》第九场:“祝英台,你即速离庄,准备香帛,在 南山 坟台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