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天眼 天眼的意思
tiānyǎn

天眼

简体天眼
繁体
拼音tiān yǎn
注音ㄊ一ㄢ 一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iān,(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组词】: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例句】: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组词】:天气。天冷。(4) 季节,时节。【组词】:冬天。(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组词】:今天。(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天上。天宫。(7) 自然界。【组词】: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例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组词】: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yǎn,(1)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组词】: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帘。眼目。眼疾手快。(2)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组词】:眼光远大。眼界开阔。(3) 孔洞,窟窿。【组词】:炮眼。针眼儿。泉眼。(4) 关节,要点。【组词】:节骨眼儿。字眼儿。(5) 戏曲中的节拍。【组词】:一板三眼。(6) 当前。【组词】:眼前利益。眼下。(7) 量词。【组词】:一眼井。(8)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基本含义

指具有极高的观察、洞察力的人或事物。

天眼的意思

天眼 [tiān yǎn]

1. 佛教所说五眼之一。又称天趣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2. 指天神之眼。

4. 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诗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天眼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所说五眼之一。又称天趣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大智度论》卷五:“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麁,若细,诸色无不能照。”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预覩未来。”
唐 王维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诗:“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⒉ 指天神之眼。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玉帝天眼一看,果然便向那人道:‘似你这等的功行,便是我这里也无天条可引。’”

⒊ 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诗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唐 卢仝 《月蚀诗》:“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刘基 《次韵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不知妖恠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昳。”


国语词典

天眼 [tiān yǎn]

⒈ 一种能看到众生死后投生何处、苦乐状况,以及世间各种形形色色的神通能力。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预睹未来。」


天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明释义:⒈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 ⒉指三个人。指东汉“凉州三明。”《后汉书·段颎传》:“熲字纪明……初熲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云。”宋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⒊指三个人。指晋代“中兴三明”。⒋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 2.
      三达释义:佛教谓能知宿世为宿命明,知未来为天眼明,断尽烦恼为漏尽明。彻底通达三明谓之三达。用以指佛。
    • 3.
      五眼释义:佛教语。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
    • 4.
      五神通释义:佛教语。 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此为佛法与外道共有的神通力。佛教认为尚须修漏尽通方臻完善。见《俱舍论》卷下。
    • 5.
      六通释义:⒈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宋 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六通四辟”。⒉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
    • 6.
      十大弟子释义:释迦牟尼佛 的十个高足弟子:摩诃迦叶(头陀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优婆离(持律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见《翻译名义集·十大弟子》。
    • 7.
      叠次释义:⒈亦作“迭次”。⒉犹历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周锡能伏闻天父皇上帝指出叠次真情,自知奸心难隐,果是天眼恢恢,真神难欺。”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既论清政府叠次上諭所云,试问鄂军起义之力,彰德高卧之力乎?”⒊曡次:屡次,多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经职父曡次推诚剴切劝导,晓以大义,各兵队等始亦颇为感动。”
    • 8.
      够味释义:味道充足。引申为意趣耐人寻味。叶圣陶《登雁塔》:“就是这两块 褚(褚遂良)碑,两边的蔓草图案工整而不板滞,已经很够味了。”秦牧《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金鱼也是一样,如果仅仅有‘珍珠鳞’、‘鹤顶红’之类的品种,而没有‘朝天眼’、‘水泡眼’之类充满了丑角情趣的金鱼,也许小孩子们,甚至包括一部分成年人,看来就不会感到那么够味了。”杨朔《<铁流>的故事》:“反正一听,就觉得特别够味,好象喝了四两白干,浑身上下都是力气。”
    • 9.
      天眼明释义:梵语cyuty-upapa^da-jn天眼明a^na-sa^ks!a^t-kriya-vidya^。
    • 10.
      气壅如痰释义:气壅如痰指胞睑之内常有白沫稠粘之物,其状似痰沫的病症,属眼科疾病,类似于今天眼科的“伪膜性结膜炎”,证属脾肺湿热方用泄脾汤等治疗,证属湿热伤阴方用养阴清肺汤等治疗。
    • 11.
      眼看释义:⒈马上:鸡叫了三遍,天眼看就要亮了。 ⒉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天再旱,我们也不能眼看着庄稼干死。
    • 12.
      谗脣释义:亦作“谗唇”。谗口;谗舌。宋 宋祁《文正王公墓志铭》:“谗脣不摇,王室无惎。”明 冯梦龙 定本《邯郸梦·谗人私计》:“俺试把谗唇鼓,应教天眼盲。”
    • 13.
      谨案释义:⒈慎查考。 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汉书·魏相传》:“臣谨案王法必本於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之畜,尚谓之急。”《魏书·韩子熙传》:“谨案律文:诸告事不实,以其罪罪之。”清 王昙《穀城西楚霸王墓碑》:“臣谨案 殷 人以柏,夏 氏以松,将军之树,大王之风。”⒉详细案问。南朝 梁 玄光《辩惑论》:“若必须辞诉然后判者,始知道君无玄鉴之能,天曹无天眼之照,三官疲於谨案,伺吏劳於讨捕。”

天眼(tian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天眼是什么意思 天眼读音 怎么读 天眼,拼音是tiān yǎn,天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天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