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xī zàng zì zhì qū]
1.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5万(1995年),是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居民以藏族为主体。1965年建立自治区。首府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气候高寒。雅鲁藏布江横贯南部。河谷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水能、太阳能充沛,地热能居全国首位。中国主要牧区,盛产绵羊,牦牛为特有牲畜。藏东南是重要林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西藏自治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唐古拉山释义:位于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交界处。横卧青藏高原中部,西接喀喇昆仑山,东南延伸接横断山脉的怒山。主体部分海拔6,000米以上。主峰各拉丹冬,海拔6 621米,是长江的发源地。
- 2.
喀喇昆仑山释义:中国与克什米尔边界上的大山脉。主干延伸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之间,东南部伸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长约4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居世界第二。雪线海拔5000米左右,是世界中、低纬度最大的山岳冰川区。红其拉甫(山口)为中国、巴基斯坦间主要交通孔道。
- 3.
喜马拉雅山释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境内。东西长约2 500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有不少高达8,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中尼两国国界上的珠穆朗玛峰(8 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 4.
大昭寺释义:唐代佛寺。位于 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始建于7世纪中叶。经历代扩建,规模宏大。大殿主供由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 迦牟尼镀金佛像,配殿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人塑像。寺内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 献。
- 5.
念青唐古拉山释义: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山脉。西连冈底斯山,东南与横断山脉相接。为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山峰均高 6000-7000 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 7111 米。是中国季风海洋性冰川区。经常发生暴发性泥石流,危害严重。北坡为地震活动带。
- 6.
怒江释义: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唐古拉山,向南流经云南省,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全长约3 200千米,中国境内长1 958千米。谷深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 7.
扎仓茶卡释义:西藏自治区盐湖。
- 8.
拉萨释义: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自治区中部,海拔3600多米,人口30万。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一个宗教性很强的城市,著名寺庙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和哲蚌寺都在拉萨。由于高原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
- 9.
拉萨市释义: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人口12万(1997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现为川藏、青藏公路终点,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光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名胜古迹有布达拉宫、哲蚌寺、色拉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
- 10.
析谢释义:藏 族的曲艺。主要流行于 西藏自治区,历史悠久。其内容以歌喜迎祥,解说万物由来为主。解放后多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节目。
- 11.
沙丁释义:⒈指沙田民户之丁男。明 归有光《赠熊兵宪进秩序》:“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无事。惟沙丁鹺户,时或跳梁,然不踰时扑灭。”参见“沙民”。⒉旧宗名。在 西藏自治区 东北部。1960年与 边坝宗 合并为 边坝县。
- 12.
波卓释义: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人民自创的一种舞蹈,以地、土、山、水、生产生活等作为比喻对象来表达民众对家乡的热爱和祝福,“波卓”于2007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13.
湄公河释义:东南亚最长河流。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南部,名澜沧江,向南流经西藏自治区东部和云南省西部。出境后始名湄公河,经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到越南南部入南海。全长4 500千米。
- 14.
狮泉河镇释义:在西藏自治区噶尔县北部、狮泉河(森格藏布)南岸,新藏、那(曲)阿(里)公路交点。阿里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为西藏西部地区的新兴城镇。人口2000(1993年)。建有汽车修配、皮革、地毯、农具等工厂。
- 15.
珞巴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人口约2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本民族语言,部分兼通藏语文。从事农业和狩猎。
- 16.
藏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59万(1990年)。分布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事农牧业。多信奉藏传佛教。建有西藏自治区等各级自治地方。
- 17.
西藏释义:全称西藏自治区,中国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万,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区内有大小湖泊千余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以畜牧为主,牦牛为主要畜种,交通以公路为主,是中国的经济落后地区。
- 18.
逻些释义:藏语的音译。吐蕃 的都城。即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国都城号为 逻些城。”《旧五代史·外国传二·吐蕃》:“其俗随畜牧无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号 逻些城。”
- 19.
逻娑释义:亦作“逻逤”。 亦作“逻莎”。亦作“逻挲”。地名。即 逻些,唐 时 吐蕃 的都城。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北狄雄军早廻戈,逻莎 城头烽火静。”《旧唐书·薛仁贵传》:“咸亨 元年,吐蕃 入寇,又以 仁贵 为 逻娑道 行军大总管。”唐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乌孙 部落家乡远,逻娑 沙尘哀怨生。”唐 周繇《送入蕃使》诗:“滹沱河 东军迴探,逻逤城 孤雁著行。”宋 王禹偁《归马华山赋》:“芙蓉峰 畔,争翻歷块之踪;逻逤城 边,詎见防秋之事。”明 杨慎《艺
- 20.
郭扎错释义: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日土县境内北部,昆仑山南麓。郭扎错,为藏语地名,“错”,是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