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泉 [liú quán]
1. 流动的泉水。古代钱币名。泛指钱币。
流泉 引证解释
⒈ 流动的泉水。
引《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庭坚 被酒豪甚,竟脱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缨》之章。”
碧野 《雪路云程》:“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汇成的。”
⒉ 古代钱币名。泛指钱币。
引《隋书·刑法志》:“公平难遇其人,流泉易启其齿。”
国语词典
流泉 [liú quán]
⒈ 流动的泉水。
引《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牋》:「背山临溪,流泉东逝。」
《文选·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流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倒泻释义:谓从上向下倾泻。郭沫若 《羽书集·写在菜油灯下》:“这呼声象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有时在深处潜行,有时忽然暴怒成银河倒泻的瀑布。”
- 2.
古佛释义:⒈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宋 朱熹《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清 袁枚《普陀寺》诗:“古佛坐无言,流泉代作语。”⒉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 3.
合盘释义:⒈犹合掌。指诗文中对偶句意义相类者。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诗三》:“一日有一门生归省,兼告养病还家。西涯 集同门诸人饯之,即席赋诗为赠。诸人中独 汪石潭 才最敏,诗先成,中有一联云:‘千年芝草供灵药,五色流泉洗道机。’…… 西涯 曰:‘归省与养病是二事,今两句单説养病不及归省,便是偏枯,且又近於合盘。’众请 西涯 续之。西涯 即援笔书曰:‘五色宫袍当舞衣。’众始叹服。”⒉犹合伙。《西游记》第六二回:“他知你塔上珍奇,与龙王合盘做贼,先下血雨一场,后把舍利偷讫。”参见“合伙”。⒊全盘,全部。沙汀《磁力》
- 4.
摭实释义:摘取事实;据实。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博士 渤海 徐公讜 为余言之。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宋 蔡絛《西清诗话·池底铺锦》:“李石 开成 中承詔録 文宗 论 德宗 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於池底铺锦。’则知 建 诗皆摭实,非凿空语也。”《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可令国史院摭实刊修,播告天下。”
- 5.
水乐释义:指流泉所发出的悦耳声响。
- 6.
洄沍释义:水流受阻而回旋。 郭沫若《羽书集·写在茶油灯下》:“这呼声像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蜿蜒,洄沍,激荡,停蓄。”
- 7.
淈没格释义:古代诗歌的一种风格。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僧皎然》:“皎然《诗式》云:淈没格一品,曰澹俗。此道如 夏姬 当壚,似荡而贞。采 吴 楚 之风,虽俗而正。古歌曰:‘华阴山 头百尺井,下有流泉彻骨冷。可怜女子来照影,不照其餘照斜领。’”
- 8.
淙泉释义:流泉。
- 9.
纳污藏秽释义:同“納污含垢”。宋 叶適《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淺不勝舟,而小者納污藏穢,流泉不來,感爲癘疫,民之病此,積四五十年矣。”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遂使首善賢士之關,翻爲納污藏穢之府。”
- 10.
虚徐释义:⒈从容不迫;舒缓。《尔雅·释训》:“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郭璞 注:“雍容都雅之貌。”按,今本《诗·邶风·北风》作“其虚其邪”。《淮南子·原道训》“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汉 高诱 注:“冲,虚也。始出,虚徐流不止,能渐盈满。”唐 张说《崔礼部园亭得深字》:“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宋 司马光《奉和大夫同年张兄会南园诗》:“茂林穿繚绕,微径步虚徐。”⒉舒展;舒敞。唐 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冈东录》:“楼北小室虚徐,疏櫺秀朗,盖 静照轩 也。”⒊迟
- 11.
谬为释义:假装。《旧唐书·刘黑闼传》:“黑闥 初不许,德威 谬为诚敬,涕泣固请。”宋 周密《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庭坚 被酒豪甚,竟脱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缨》之章。众因谬为惊难,罗拜以为不可及。”清 谭嗣同《报刘淞芙书》之二:“尔时实有自见其不雅驯者,非故谬为过谦之辞也。”
- 12.
质典库释义:金 代官方所设的当铺。 《金史·百官志三》:“大定 十三年,上谓宰臣曰:‘闻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或以利为本,小民苦之。若官为设库务,十中取一为息,以助官吏廪给之费,似可便民。卿等其议以闻。’有司奏於 中都、南京、东平、真定 等处并置质典库,以流泉为名,各设使、副一员。凡典质物,使、副亲评价直,许典七分,月利一分,不及一月者以日计之。经二周年外,又逾月不赎,即听下架出卖。”
- 13.
飞瀑流泉释义:飞瀑:瀑布,其势飞流而下;流泉:流动的泉水。泛指急流险涡之水。
- 14.
鸣鸟释义:⒈指凤凰。《书·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鸣鸟,谓凤皇也。”《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鸣鸟蔑闻,《子衿》不作。”吕延济 注:“鸣鸟,凤也。”⒉鸣啼的鸟。南朝 宋 谢惠连《悲哉行》:“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明 夏完淳《李都尉从军》诗:“流泉清在山,鸣鸟声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