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高燥 高燥的意思
gāozào

高燥

简体高燥
繁体
拼音gāo zào
注音ㄍㄠ ㄗ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āo,(1)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组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2) 高度。【例句】:他身高一米八。(3) 等级在上的。【组词】:高级。高考。(4)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组词】:高质量。高消费。高价。高档。高手。高能物理。(5) 声音响亮。【组词】:引吭高歌。(6)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组词】:高见。高就。高论。高寿。高堂。高徒。(7) 热烈、盛大。【组词】:高昂。兴高采烈。(8) 显贵,道德水平高。【组词】:崇高。清高。高风亮节。高尚。高雅。高洁。(9)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组词】:高祖。(10)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组词】:高锰酸钾。(11) 姓。

zào, ◎ 干,缺少水分。【组词】:干燥。燥裂。燥热。枯燥。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情绪激动,心烦意乱。

高燥的意思

高燥 [gāo zào]

1. 地势高、气候或环境干燥。

[high in altitude and dry;]

高燥 引证解释

⒈ 指高而干燥之地。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

⒉ 地势高而干燥。

《南史·夷貊传下·高昌国》:“其地高燥,筑土为城,架木为屋,土覆其上。”
明 唐顺之 《书瘗枯骨志碑阴》:“褚 生父 怡 閒又以河壖地卑湿逼水,非所以栖骨,乃割菜地之一隅以瘞之,於是城旁枯骨得尽瘞焉,而又得高燥地以免於后日水嚙之患。”


国语词典

高燥 [gāo zào]

⒈ 地势较高而干燥的土地。

《南史·卷七九·夷貊传下·西域传》:「其地高燥,筑土为城。」


高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蘠释义: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郭璞 注引 张揖 曰:“东蘠,实可食。”明 胡侍《真珠船·东墙》:“甘、凉、银、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虚赋》‘东蘠雕胡’註:‘东蘠,实可食。’《广志》:‘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凉、并、乌丸 地。’《魏书》:‘乌丸 地宜东
    • 2.
      乘垲释义:登上高燥之处。
    • 3.
      埤湿释义:⒈低湿的地方。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⒉低洼潮湿。《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三年》:“使説 曹操 以 许 下埤湿,雒阳 残破,宜徙都 鄄城 以就全实。”
    • 4.
      宽垲释义:宽敞高燥。
    • 5.
      爽垲释义:⒈高爽干燥。 《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塏者。”杜预 注:“爽,明;塏,燥。”南朝 梁 江淹《哀千里赋》:“虽 河 北之爽塏,犹橘柚之不迁。”《明史·梁庄王瞻垍传》:“正统 元年言府卑湿,乞更爽塏地。”⒉指高燥之地。林纾《苍霞精舍后轩记》:“余家洲之北,湫溢苦水,乃谋适爽塏。”
    • 6.
      篁篠释义:⒈篁竹和篠竹。晋 戴凯之《竹谱》:“篁篠之属,必生高燥。”⒉泛指密密的竹林。晋 左思《魏都赋》:“篁篠怀风,蒲陶结阴。”宋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繫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篠仰不见日。”

高燥(gaoz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高燥是什么意思 高燥读音 怎么读 高燥,拼音是gāo zào,高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高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