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被害 被害的意思
bèihài

被害

简体被害
繁体
拼音bèi hài
注音ㄅㄟˋ ㄏ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èi pī,(1)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组词】: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 盖,遮覆。【组词】: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 遭遇,遭受。【组词】:被灾。被难(nàn)。(4)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例句】:他被(老板)辞退了。(5) 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组词】: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 ◎ 古同“披”,覆盖。

hài,(1) 有损的,与“益”相对。【组词】:害虫。害鸟。(2) 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组词】:害处。祸害。灾害。为民除害。(3) 使受损伤。【组词】:害人。损害。伤害。危害。(4) 发生疾病。【组词】:害眼。(5) 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组词】:害羞。害怕。(6) 杀死。【组词】:杀害。遇害。(7) 妒忌。【例句】:“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基本含义

指受到伤害或损失。

被害的意思

被害 [bèi hài]

1. 受伤害;受杀害。

[victimize; the injured party;]

被害 引证解释

⒈ 遭杀害。

《后汉书·袁绍传》:“时 进 既被害,师徒丧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初平 四年, 曹操 攻 徐州,破之,拔取 虑、睢陵、夏丘 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万, 泗水 为之不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最起劲的是‘南社’里的有几个人,为被害者辑印遗集。”

⒉ 遭受灾害。

《汉书·西南夷传》:“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絶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被害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加害释义:蓄意施加危害;使人受害:加害幼童。加害人质。

被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告释义:准假。 《汉书·元帝纪》:“秋, 潁川 水出,流杀人民。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士卒遣归。” 颜师古 注:“ 臣瓚 曰:‘告,休假也。’言凡为吏为从官,其本县有被害者,皆与休告。”
    • 2.
      事主释义:⒈某些刑事案件(如偷窃、抢劫等)中的被害人。 ⒉旧指办理婚丧喜事的人家。
    • 3.
      二二八武装起义释义: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 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 4.
      亲告释义:⒈天子亲自祭告。⒉被害人亲自提出控诉。
    • 5.
      亲姻释义:亦作“亲婣”。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晋书·汝南王亮传》:“亮 之被害也,羕 时年八岁,镇南将军 裴楷 与之亲婣,窃之以逃,一夜八迁,故得免。”唐 刘知几《史通·暗惑》:“汉 代之于 匈奴,其为绥抚勤矣。虽復赂以金帛,结以亲姻,犹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扰。”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于族人亲姻,而人以为耻矣。”
    • 6.
      共同过失释义:在英美法谓为Contributory Negligence,指损害之发生,如被害人与有过失者,加害人得免其责任之情形。
    • 7.
      冬虫夏草释义:也叫夏草 冬虫、虫草。真菌的一种。夏秋,它的子囊孢子萌发成菌丝体,侵入鳞翅目昆虫幼虫体内,并以虫体组 织为营养,在虫体内发展,最终使虫体变成充满菌丝的僵壳,菌丝体形成菌核。被害昆虫一般在土内潜 伏越冬。第二年夏季,从虫体内的核菌长出有柄的棒形子座,伸出僵虫体外,故名。主要寄主是冬虫夏 草蛾的幼虫。多生于高山草原上。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可入药。
    • 8.
      告诉释义:⒈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告诉到法院。⒉说给人,使人知道:请你告诉他,今天晚上七点钟开会。
    • 9.
      告诉才处理释义:某些犯罪行为须由被害人向法院告诉,法院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家庭成员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并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 10.
      哭主释义: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 11.
      嚼啮释义:⒈咬啮。 《宣和遗事》前集:“崇寧 五年夏,解州 有蛟在 盐池 作祟,布炁十餘里,人畜在炁中者,輒皆嚼嚙,伤人甚众。”⒉嚼齧:咬啮。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于其远险……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啮。”唐 杜甫《哀江头》诗:“輦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嚼囓”。唐 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 12.
      嚼齧释义:咬啮。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于其远险……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啮。”唐 杜甫《哀江头》诗:“輦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嚼囓”。唐 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 13.
      坊陌释义:⒈指妓女居处。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章臺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郑文焯 校引 杨慎 云:“当时(指 唐 时)长安 诸倡家其选入教坊者,居处则曰坊。”宋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词:“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参见“坊曲”。⒉泛指街巷。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立 又封诸内藏库,将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银,命百官分坊陌,穷治之,贵人富家俱被害。”
    • 14.
      岳坟释义:宋 岳飞 的坟墓。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边 岳王庙 内。岳飞 被害后,狱卒 隗顺 潜负其尸,葬于九曲丛祠旁。隆兴 元年(公元1163年),宋孝宗 即位后,以礼改葬其遗骸于此。墓左侧有其子 岳云 墓。墓阙下有陷害 岳飞 的 秦桧、王氏(桧 妻)、张俊、万俟卨 四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1979年曾经全面整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郁达夫《谒岳坟》诗:“拂柳穿堤到 岳坟,坟前犹绕阵头云。”
    • 15.
      帏盖释义:帷幕和篷盖。《宋书·五行志五》:“晋 惠帝 永康 元年二月,大风拔木。三月,愍怀 被害。己卯,丧柩发 许 还 洛,是日,大风雷电,幃盖飞裂。”
    • 16.
      当事人释义:⒈指参加诉讼的一方,如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⒉跟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如订立合同的双方。
    • 17.
      恩牛怨李释义:唐 代 穆宗 至 宣宗 年间(821-859),朝臣分别以 牛僧孺、李德裕 为首,党争激烈。 后以“恩牛怨李”喻结党倾轧。清 钱谦益《<范勋卿文集>序》:“五十年以来,恩 牛 怨 李 之残局,清流白马之遗恨,读先生之文,可以考见一班。”郁达夫《闻杨杏佛被害感书》诗:“恩 牛 怨 李 成何事,生死无由问 伯仁!”参阅《新唐书·李德裕传》。
    • 18.
      拘留释义: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留的法定情形有:(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 19.
      排坠释义:排挤贬黜。《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
    • 20.
      撞六市释义:旧指恶少合伙诈骗劫掠,横行霸道。 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恶少打行盛于 苏州,昔年抚臺 翁大立 几被害。此风沿入 松,以至 万历 庚辰后尤甚。又名‘撞六市’。分列某处某班,肆行强横。有瞷乡人持物入城,设计誑骗至深广之处半骗半夺者;有同赴官理讼,为仇家赂集。驾祸扛打而其人无所控诉者;有白昼偷捵,地方结扭送官,适遇党与救解脱去,反受侮虐,如俗所称炒盐荳者。诸如此类,不可殫述。”

被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告释义:准假。 《汉书·元帝纪》:“秋, 潁川 水出,流杀人民。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士卒遣归。” 颜师古 注:“ 臣瓚 曰:‘告,休假也。’言凡为吏为从官,其本县有被害者,皆与休告。”
    • 2.
      事主释义:⒈某些刑事案件(如偷窃、抢劫等)中的被害人。 ⒉旧指办理婚丧喜事的人家。
    • 3.
      二二八武装起义释义: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 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 4.
      亲告释义:⒈天子亲自祭告。⒉被害人亲自提出控诉。
    • 5.
      亲姻释义:亦作“亲婣”。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晋书·汝南王亮传》:“亮 之被害也,羕 时年八岁,镇南将军 裴楷 与之亲婣,窃之以逃,一夜八迁,故得免。”唐 刘知几《史通·暗惑》:“汉 代之于 匈奴,其为绥抚勤矣。虽復赂以金帛,结以亲姻,犹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扰。”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于族人亲姻,而人以为耻矣。”
    • 6.
      共同过失释义:在英美法谓为Contributory Negligence,指损害之发生,如被害人与有过失者,加害人得免其责任之情形。
    • 7.
      冬虫夏草释义:也叫夏草 冬虫、虫草。真菌的一种。夏秋,它的子囊孢子萌发成菌丝体,侵入鳞翅目昆虫幼虫体内,并以虫体组 织为营养,在虫体内发展,最终使虫体变成充满菌丝的僵壳,菌丝体形成菌核。被害昆虫一般在土内潜 伏越冬。第二年夏季,从虫体内的核菌长出有柄的棒形子座,伸出僵虫体外,故名。主要寄主是冬虫夏 草蛾的幼虫。多生于高山草原上。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可入药。
    • 8.
      告诉释义:⒈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告诉到法院。⒉说给人,使人知道:请你告诉他,今天晚上七点钟开会。
    • 9.
      告诉才处理释义:某些犯罪行为须由被害人向法院告诉,法院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家庭成员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并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 10.
      哭主释义: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 11.
      嚼啮释义:⒈咬啮。 《宣和遗事》前集:“崇寧 五年夏,解州 有蛟在 盐池 作祟,布炁十餘里,人畜在炁中者,輒皆嚼嚙,伤人甚众。”⒉嚼齧:咬啮。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于其远险……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啮。”唐 杜甫《哀江头》诗:“輦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嚼囓”。唐 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 12.
      嚼齧释义:咬啮。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于其远险……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啮。”唐 杜甫《哀江头》诗:“輦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嚼囓”。唐 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 13.
      坊陌释义:⒈指妓女居处。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章臺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郑文焯 校引 杨慎 云:“当时(指 唐 时)长安 诸倡家其选入教坊者,居处则曰坊。”宋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词:“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参见“坊曲”。⒉泛指街巷。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立 又封诸内藏库,将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银,命百官分坊陌,穷治之,贵人富家俱被害。”
    • 14.
      岳坟释义:宋 岳飞 的坟墓。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边 岳王庙 内。岳飞 被害后,狱卒 隗顺 潜负其尸,葬于九曲丛祠旁。隆兴 元年(公元1163年),宋孝宗 即位后,以礼改葬其遗骸于此。墓左侧有其子 岳云 墓。墓阙下有陷害 岳飞 的 秦桧、王氏(桧 妻)、张俊、万俟卨 四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1979年曾经全面整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郁达夫《谒岳坟》诗:“拂柳穿堤到 岳坟,坟前犹绕阵头云。”
    • 15.
      帏盖释义:帷幕和篷盖。《宋书·五行志五》:“晋 惠帝 永康 元年二月,大风拔木。三月,愍怀 被害。己卯,丧柩发 许 还 洛,是日,大风雷电,幃盖飞裂。”
    • 16.
      当事人释义:⒈指参加诉讼的一方,如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⒉跟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如订立合同的双方。
    • 17.
      恩牛怨李释义:唐 代 穆宗 至 宣宗 年间(821-859),朝臣分别以 牛僧孺、李德裕 为首,党争激烈。 后以“恩牛怨李”喻结党倾轧。清 钱谦益《<范勋卿文集>序》:“五十年以来,恩 牛 怨 李 之残局,清流白马之遗恨,读先生之文,可以考见一班。”郁达夫《闻杨杏佛被害感书》诗:“恩 牛 怨 李 成何事,生死无由问 伯仁!”参阅《新唐书·李德裕传》。
    • 18.
      拘留释义: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留的法定情形有:(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 19.
      排坠释义:排挤贬黜。《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
    • 20.
      撞六市释义:旧指恶少合伙诈骗劫掠,横行霸道。 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恶少打行盛于 苏州,昔年抚臺 翁大立 几被害。此风沿入 松,以至 万历 庚辰后尤甚。又名‘撞六市’。分列某处某班,肆行强横。有瞷乡人持物入城,设计誑骗至深广之处半骗半夺者;有同赴官理讼,为仇家赂集。驾祸扛打而其人无所控诉者;有白昼偷捵,地方结扭送官,适遇党与救解脱去,反受侮虐,如俗所称炒盐荳者。诸如此类,不可殫述。”

被害造句

1.一口咬定:被害人一口咬定,把嫌犯指认出来。

2.这个嫌犯真是恬不知耻,明明做了坏事,反而将过错推到被害人身上,实在不可理喻。

3.金光党常以偷天换日的手法,骗取被害人的财物。

4.但是,那些残忍的人有能力杀害手无寸铁的人,而被害者当时正在完成人道使命后的返回途中。

5.他都已经被害得这么惨了,你还落井下石!

6.我们所能盼望的最好结果就是没有人被害

7.对于法院的不公判决,被害者家属都感到义愤填膺,决定抗争到底。

被害(beih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被害是什么意思 被害读音 怎么读 被害,拼音是bèi hài,被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被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