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称 [guān chēng]
1. 人的头衔。
例他喜欢别人以官称呼他刘科长。
英[ title; ]
2. 普通的或官面的名称。
例那年月“出钱”的官称是缴“慰劳金”,慰劳金的多少,视商户的大小而定。
英[ official name; ]
官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体相关释义:⒈注释。⒉守令者:府之长官称守,县之长官称令。守令者,知府,知县。
- 2.
三辅释义:⒈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⒉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
- 3.
世荫释义:亦作“世廕”。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称世荫。
- 4.
中宪释义:唐 代中丞的别称。唐 羊士谔《巴南郡斋有怀昔年朝谒因成八韵》:“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宋 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
- 5.
中谏释义:唐 代谏官“补阙”的别称。唐 郑谷《顺动后蓝田偶作》诗:“小諫昇中諫,三年侍玉除。”宋 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袞。”
- 6.
中郎释义:⒈官名。秦 置, 汉 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 汉 苏武 、 蔡邕 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 中郎 石经后, 八分 盖憔悴。”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十和林卿得女》词:“ 中郎 传业, 蔡琰 词章。”此指 蔡邕 。 元 张翥 《上京秋日》诗:“ 中郎 节在仍归 汉 ,校尉城空罢护 羌 。”此指 苏武 。⒉次子。 元 成廷珪 《戚戚行》:“大郎荷鍤北开河,中郎买刀南讨贼。”
- 7.
伯赵氏释义:古官名。少皞氏 时主夏至、冬至之官。《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杜预 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孔颖达 疏:“此鸟以夏至来鸣,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唐 于尹躬《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 8.
内供奉释义:⒈唐代职官名。 ⒉供奉于宫中内道场的僧官称“内供奉”。
- 9.
内将军释义:唐中宗 皇后 韦氏 所立女官称号。《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斩 武延秀 於 肃章门 外,斩内将军 贺娄氏 於 太极殿西。”胡三省 注:“时 韦氏 以妇人为内将军,盖即 贺娄尚宫 为之也。”
- 10.
劝农使释义:官名。 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汉 承 秦,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宋 范成大《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
- 11.
卒长释义:⒈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⒉太平天囯军队中的一级长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卒长管四个两司马,共管一百零四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或各家有事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两司马挈两造赴卒长,卒长听其曲直。”⒊清政府海军军官的名称。
- 12.
南床释义:唐 侍御史食坐之南所设的床榻。《通典·职官六》:“﹝侍御史﹞食坐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也,唯侍御坐焉。凡侍御史之例,不出累月而迁南省者,故号为南床。”后因以代指侍御史。宋 王禹偁《贺冯起张秉二舍人》诗:“八年 东观 知深屈,百日南床只暂经。”宋 张先《定风波令》词之四:“西阁名臣奉詔行,南牀吏部锦衣荣。”宋 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侍御史为端公、南牀、横榻、杂端。”
- 13.
南牀释义:亦作“南床”。唐 侍御史食坐之南所设的床榻。《通典·职官六》:“﹝侍御史﹞食坐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也,唯侍御坐焉。凡侍御史之例,不出累月而迁南省者,故号为南床。”后因以代指侍御史。宋 王禹偁《贺冯起张秉二舍人》诗:“八年 东观 知深屈,百日南床只暂经。”宋 张先《定风波令》词之四:“西阁名臣奉詔行,南牀吏部锦衣荣。”宋 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侍御史为端公、南牀、横榻、杂端。”
- 14.
县令释义:中国古代一县的行政长官。战国时开始设置。秦汉时,万户以上的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以后统称县令。宋称知县事。明清称知县。北洋军阀时改称县知事。
- 15.
同知释义:⒈共知。《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⒉犹参佐。《北齐书·高隆之传》:“仪同三司 崔孝芬 以结婚姻不果,太府卿 任集 同知营构,颇相乖异,瀛州 刺史 元晏 请託不遂,前后构成其罪,并诛害之。”⒊官名。称副职。宋 代中央有同知阁门事、同知枢密院事,府州军亦有同知府事、同知州军事。元 明 因之。清 代唯府州及盐运使置同知,府同知即以同知为官称,州同知称州同,盐同知称盐同。《文献通考·职官十二》:“淳化 二年,王显 出镇,张逊 知枢密院事,始以 温仲舒、寇準 同知院,同知之名,自此
- 16.
夐异释义:远不同于一般;大不相同。 宋 张淏《云谷杂记》卷三:“太宗 天资超絶,识见夐异,非 秦 汉 以下帝王所可及。”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道家两府》:“其官称本与朝士夐异,而侍宸视待制亦正四品而已。”清 魏源《复何竹芗同年论会计书》:“志虑远大,夐异乎俗史之所为。”
- 17.
大主考释义:明 清 科举制度,主持各省(包括京城)乡试的正主试官称大主考。
- 18.
大戎释义:⒈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⒉唐 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 宋 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⒊古族名。春秋 时分布在 晋国 境内,当今 山西 太原 附近。一说是 周 的同姓子孙。《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 ……又娶二女於 戎,大戎狐姬 生 重耳,小戎子 生 夷吾。”杜预 注:“大戎,唐叔 子孙别在戎狄者。”
- 19.
宗人府释义: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其称始于 明 代,负责长官称宗人令,由皇室的尊亲担任。
- 20.
官称释义:⒈人的头衔他喜欢别人以官称呼他刘科长。⒉普通的或官面的名称那年月出钱的官称是缴慰劳金,慰劳金的多少,视商户的大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