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施 不施的意思
shī

不施

简体不施
繁体
拼音bù shī
注音ㄅㄨˋ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shī,(1) 实行。【组词】: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ào )。施为(wéi)。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2) 用上,加工。【组词】:施肥。施粉。(3) 给予。【组词】:施礼。施诊。施恩。(4) 姓。

基本含义

不施意味着不施加、不使用、不施展等。它强调不采取行动或措施,以达到某种目的或解决问题。

不施的意思

不施 [bù shī]

1. 不见施用。不简慢。施,通“弛”。

不施 引证解释

⒈ 不见施用。

唐 韩愈 《贞耀先生墓志铭》:“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⒉ 不简慢。施,通“弛”。

《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
刘宝楠 正义:“不施, 汉 石经同。 《释文》作‘不弛’。施、弛二字,古多通用……此文不施,即‘不弛’假借。 郑 注《坊记》云:‘弛,弃忘也。’”


不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娥释义:指 杨贵妃 之三妹,唐玄宗 封为 虢国夫人。据说她自矜娇美,朝见君王时亦不施脂粉。见 宋 乐史《杨太真外传》。
    • 2.
      不礼释义:⒈不以礼相待。《左传·隐公六年》:“郑伯 如 周,始朝 桓王 也,王不礼焉。”⒉不施礼。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正旦做不礼科,云]‘兀那厮,靠后。’”
    • 3.
      不贷释义:⒈不施与。⒉不饶恕;不宽免。⒊不忒,不得差错。贷,通“忒”。
    • 4.
      倚席释义:博士、经师的坐席倚于一侧,指不设讲座,废弃学术。 《北堂书钞》卷一○一引《典略》:“﹝ 樊淮 ﹞乃上疏曰:‘今学约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太学多治产业。’”《后汉书·儒林传序》:“自 安帝 览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李贤 注:“倚席,言不施讲坐也。”明 李东阳《修复茶陵州学记》:“百餘年来,师不倚席,士不废业。”
    • 5.
      化服释义:⒈感化顺眼。唐 司空图《容城侯传》:“炯 之远祖,当 轩辕 时已化服於 祝融氏。”《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 管寧 ﹞能因事导人于善,人无不化服,及卒,天下知与不知,无不嗟嘆。”宋 苏轼《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诗:“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⒉谓服食成仙。唐 吴筠《游仙》诗之二:“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
    • 6.
      国学生释义:古代国学的学生。 《文献通考·学校二》:“﹝ 东晋 孝武 ﹞ 太元 九年……国子祭酒 殷茂 上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詔虽褒纳,竟不施行。’”《清史稿·礼志十》:“国学生见国子师仪,初见,具名柬,公服诣学,自东阶升堂,北面三揖,师立受。”《孽海花》第三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鸞掖,占鰲头,祇剩 曹公坊 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
    • 7.
      城守释义:⒈城池的守备。 《国语·楚语上》:“城守之木,於是乎用之。”韦昭 注:“城守之餘,然后用之。”南朝 梁 沉约《反舌鸟赋》:“倦城守之諠疲,爱田郊之閒素。”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城守不施,草间偷活,狼奔豕突,如入无人之境。”⒉据城而守。《战国策·楚策一》:“扞关 惊,则从 竟陵 已东,尽城守矣。”《史记·梁孝王世家》:“梁孝王 城守 睢阳,而使 韩安国、张羽 等为大将军,以距 吴 楚。”《后汉书·任光传》:“廷掾持 王郎 檄诣府白 光,光 斩之于市,以徇百姓,
    • 8.
      容辉释义:仪容丰采;神采光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南朝 梁 吴均《赠任黄门》诗之一:“相如 体英彦,左右生容辉。”唐 钱起《寄袁州李嘉祐员外》诗:“容辉常在目,离别任经年。”宋 司马光《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行行涉 沧海,髣髴睹容辉。”明 高启《燕歌行》:“贱妾宵兴叹无依,簪珥不施减容辉。”
    • 9.
      帖骑释义:贴身于马上。谓跨骑不施鞍鞯之马。
    • 10.
      徒马释义: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
    • 11.
      德柄释义:指旧时以谦恭为德柄。 语本《易·繫辞下》:“谦,德之柄也。”孔颖达 疏:“言为德之时以谦为用,若行德不用谦,则德不施用。是谦为德之柄,犹斧刃以柯柄为用也。”高亨 注:“谦虚始能执德。”南朝 梁 萧子云《雍雅》之一:“济济羣公,恭为德柄。”
    • 12.
      愆违释义:⒈过失。《法言·吾子》“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晋 李轨 注:“郛郭限内外,御姦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唐 陆贽《论度支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妄作但不施用,岁计必免愆违。”清 刘大櫆《胡母谢太孺人传》:“虽其后壮有室,稍有愆违,即令长跽受杖。”⒉失时。《明史·雷复传》:“今雨雪愆违,饥民疾病流离,困瘁万状。”
    • 13.
      折角巾释义: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字 林宗。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宋 张耒《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折巾”。清 侯方域《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 14.
      方繖释义:伞的一种,形方,故称。古代用作仪仗。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方伞》:“《宋朝会要》曰:‘古张帛避雨之制,今有方繖大繖。’则是繖之制,始於古张帛也。”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殿中省排列官一名,扇二,方繖一。”《清会典图录·舆卫·方伞》:“方繖,缎殊红紫二色,皆方五尺,不施绣纹,四角出铜龙首,垂五采流苏,直柄,顶及柄尺寸,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 15.
      无加释义:⒈没有增添。 ⒉犹不施。
    • 16.
      无威释义:⒈不施威力。《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凡诸侯小国,晋 楚 所以兵威之……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三国 魏 嵇康《幽愤》诗:“母兄鞠育,有慈无威。”⒉不自重;没有威信。《汉书·地理志下》:“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旧题 汉 黄石公《素书·遵义》:“令与心乖者废,后令谬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
    • 17.
      枭音释义:邪恶之声;恶逆之声。唐 元稹《桐花》诗:“姦声不入耳,巧言寧孔壬。梟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旧唐书·刘邺传》:“刘稹 年既幼小,逆节未深,裴 为母氏,固宜诫诱,若广説忠孝之道,深陈祸福之源,必冀虺毒不施,梟音全革。”
    • 18.
      桑葚醋释义:桑椹醋主要以桑椹果为原料,北京大兴安定御林古桑园的桑椹五月成熟,不打药,不施肥,挑选优质饱满的桑椹果,发酵至少3个月时间,先酒化再醋化,最后得到了纯天然的桑椹醋。
    • 19.
      洗尽铅华释义:洗掉伪装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具有清新脱俗、淡雅如菊的气质。
    • 20.
      白屋释义:⒈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⒉指平民或寒士。⒊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不施(b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施是什么意思 不施读音 怎么读 不施,拼音是bù shī,不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