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 [pái lou]
1. 城市要冲或名胜之处的装饰用的建筑物,用两个或四个并排的柱子搭成,上边有檐。还有一种用竹、木等临时搭的庆祝用的此类建筑。
英[pailou; decorated archway;]
牌楼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装饰性建筑物。有二根或四根并列直柱,上有檐额。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处。
引《西游记》第六十回:“忽见一座玲瓏剔透的牌楼,楼下拴着那个辟水金睛兽。”
《孽海花》第二十回:“言犹未了,已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牌楼之下,楼额上写着‘五云深处’四个辟窠大字。”
⒉ 指为庆贺而用竹木等搭建的类似牌楼的临时建筑物。
引巴金 《雪》第八章:“人们正在矿局的门口扎牌楼,装电灯。”
国语词典
牌楼 [pái lou]
⒈ 作为装饰用的建筑物,两立柱之间施额榜,柱上安装斗拱形簷屋,下可通行的纪念性建筑物。多建筑在市街要冲或名胜古迹之处。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
《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
近牌坊
牌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马坊释义: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
- 2.
八字门楼释义:一种门上有牌楼式的顶,门两侧墙壁呈八字形的建筑。
- 3.
六朝松释义:六朝松是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角的一株桧柏,是1600多年前的六朝遗物,故名。
- 4.
彩牌楼释义:喜庆、纪念等活动中用竹、木等搭成并用花、彩绸、松柏树枝作装饰的牌楼。
- 5.
戗杆释义:[qiāng] [gān]最早以前牌楼本无戗杆,它是和坊墙连在一起的。
- 6.
柏历释义:亦作“栢歷”。古时人始死,立木于庭中,上横一木如门,叫重。横木下悬鬲,即“歷”,中盛粥,谓为死者神所凭依,葬后始改用木主。魏 晋 以来又有凶门柏历置于门外以表丧,略似后世的丧事牌楼。《晋书·琅邪悼王焕传》:“﹝ 晋元帝 ﹞悼念无已,将葬,以 焕 既封列国,加以成人之礼,詔立凶门柏歷,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琅邪国 右常侍 会稽 孙霄 上疏諫曰:‘……凶门柏歷,礼典所无,天晴可不用,遇雨则无益,此至宜节省者也。’”《宋书·礼志二》:“成帝 咸康 七年,杜后 崩……有司奏:‘大行皇后陵所作凶门栢歷,门
- 7.
沐金释义:涂金。 刘盛亚《记陶然亭》:“大石基础托着朱红插花的沐金牌楼,像新建的一样,我不相信这就是几百年前的牌楼。”
- 8.
牌坊释义:形状像牌楼的构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如功德牌坊、贞节牌坊。
- 9.
牌楼释义:做装饰用的构筑物,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之处,由两个或四个并列的柱子构成,上面有檐。为庆祝用的牌楼是临时用竹、木等扎彩搭成的。
- 10.
相国寺释义:历史上著名的寺院。在河南开封市内。原为战国信陵君故宅。北齐时建,名大建国寺,后毁。唐睿宗(相王)重建,改名大相国寺。习称相国寺。清乾隆时(1766)重建。现有牌楼、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相国霜钟”为开封八景之一。
- 11.
门楼释义:大门上边牌楼式的顶。
- 12.
陵阙释义:⒈山陵和城阙。 《文选·谢混<游西池诗>》:“回阡被陵闕,高臺眺飞霞。”张铣 注:“陵,山陵;闕,城闕。”《南齐书·褚渊王俭等传论》:“市朝亟革,宠贵方来,陵闕虽殊,顾眄如一。”⒉指皇帝的陵墓。阙,陵墓前的牌楼。唐 李白《忆秦娥》词:“西风残照,汉 家陵闕。”宋 徐积《代人进太皇太后挽词》之五:“路指新陵闕,窗留蒨简书。”明 何景明《皇陵》诗:“陵闕皇灵閟,山河王气遥。”清 顾炎武《十庙》诗:“骑士处高庙,陵闕来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