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的意思
wénwèn

不闻不问

简体不闻不问
繁体不聞不問
拼音bù wén bù wèn
注音ㄅㄨˋ ㄨㄣˊ ㄅㄨˋ ㄨㄣˋ
结构ABAC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wén,(1) 听见。【组词】: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组词】:新闻。传闻。见闻。(3) 出名,有名望。【组词】:闻人。闻达。(4) 名声。【例句】:令闻(好名声)。丑闻。(5)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 姓。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基本含义

不听不问,对事情漠不关心。

不闻不问的意思

不闻不问 [bù wén bù wèn]

1. 置身事外,不想闻其事亦不问其事。

最好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

[pass over in silence; be indifferent; shut one's eyes to;]

不闻不问 引证解释

⒈ 不听也不问。

茅盾 《色盲》三:“你还是不闻不问为妙,永远不知道更好。”

⒉ 谓不关心,不过问。

闻一多 《贾岛》:“老年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不闻不问。”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真需要社会救济的乞丐们,只管在他身边穿梭似的来去,他也不闻不问。”


国语词典

不闻不问 [bù wén bù wèn]

⒈ 置身事外,漠不关心。也作「不问不闻」。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置若罔闻释义: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 2.
      漠不关心释义: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 3.
      充耳不闻释义:塞住耳朵不听。 《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不闻不问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有求必应释义: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应允。
    • 2.
      满腔热忱释义:形容心里充满着热烈诚挚的感情。
    • 3.
      问长问短释义:仔细地问(多表示关心)。
    • 4.
      问寒问暖释义: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不闻不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理不睬释义: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 2.
      妆聋作哑释义:不闻不问,假装糊涂。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則這 白侍郎 正是我生死的冤家。從頭認,都不差,可怎生粧聾作啞。”
    • 3.
      安之素年释义:素年指平和、无争、素然如斯的生活。意同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 4.
      徵歌释义:谓征招歌伎。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輦,徵歌出洞房。”《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徵歌调《玉树》,閲舞按《梁州》。”《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当 元宗 天宝 改元以后……除了选色徵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 5.
      推聋作哑释义: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同“推聋妆哑”。
    • 6.
      推聋妆哑释义: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 7.
      掩耳释义:⒈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躒 掩耳而走。”汉 荀悦《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唐 韩愈《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⒉指不闻不问。清 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⒊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
    • 8.
      瘖聋释义:⒈哑和聋。《淮南子·泰族训》:“瘖者不言,聋者不闻,既瘖且聋,人道不通。故有瘖聋之病者,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⒉喻对事物不闻不问,闭目塞听。《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永平 五年,詔书捕男子 周虑。虑 素有名称,而善於 敏,敏 坐繫免官。及出,叹曰:‘瘖聋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谓察察而遇斯患乎?’”宋 梅尧臣《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诗:“偶尔道瘖聋,多疑已窃指。”
    • 9.
      稳坐钓鱼台释义:古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原义是置身事外,不闻不问,或者是不管外界有何变化,只照老规矩办事。现在只用稳坐钓鱼台一句作为成语,新义是:非常镇静,沉得住气,稳居于自己的位置上。
    • 10.
      蔽明塞聪释义: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11.
      蔽聪塞明释义: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 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 12.
      袖手充耳释义:谓不闻不问。清 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從旁解紛者,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爲,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踪指示之人。”
    • 13.
      闭明塞聪释义:堵塞视听。 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14.
      闭目塞听释义:闭起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不了解。塞(sè)。
    • 15.
      闭目塞耳释义: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16.
      闭耳塞听释义:比喻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形容与世隔绝,为贬义,也可形容人不听别人的建议与劝告,一意孤行。

不闻不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理不睬释义: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 2.
      妆聋作哑释义:不闻不问,假装糊涂。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則這 白侍郎 正是我生死的冤家。從頭認,都不差,可怎生粧聾作啞。”
    • 3.
      安之素年释义:素年指平和、无争、素然如斯的生活。意同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 4.
      徵歌释义:谓征招歌伎。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輦,徵歌出洞房。”《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徵歌调《玉树》,閲舞按《梁州》。”《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当 元宗 天宝 改元以后……除了选色徵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 5.
      推聋作哑释义: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同“推聋妆哑”。
    • 6.
      推聋妆哑释义: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 7.
      掩耳释义:⒈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躒 掩耳而走。”汉 荀悦《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唐 韩愈《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⒉指不闻不问。清 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⒊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
    • 8.
      瘖聋释义:⒈哑和聋。《淮南子·泰族训》:“瘖者不言,聋者不闻,既瘖且聋,人道不通。故有瘖聋之病者,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⒉喻对事物不闻不问,闭目塞听。《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永平 五年,詔书捕男子 周虑。虑 素有名称,而善於 敏,敏 坐繫免官。及出,叹曰:‘瘖聋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谓察察而遇斯患乎?’”宋 梅尧臣《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诗:“偶尔道瘖聋,多疑已窃指。”
    • 9.
      稳坐钓鱼台释义:古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原义是置身事外,不闻不问,或者是不管外界有何变化,只照老规矩办事。现在只用稳坐钓鱼台一句作为成语,新义是:非常镇静,沉得住气,稳居于自己的位置上。
    • 10.
      蔽明塞聪释义: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11.
      蔽聪塞明释义: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 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 12.
      袖手充耳释义:谓不闻不问。清 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從旁解紛者,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爲,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踪指示之人。”
    • 13.
      闭明塞聪释义:堵塞视听。 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14.
      闭目塞听释义:闭起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不了解。塞(sè)。
    • 15.
      闭目塞耳释义: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16.
      闭耳塞听释义:比喻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形容与世隔绝,为贬义,也可形容人不听别人的建议与劝告,一意孤行。

不闻不问造句

1.同志们有困难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2.对于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能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3.他只顾自己埋头学习,对班集体的事一概不闻不问

4.他对学校里的事总是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

5.小红对集体活动从来就不闻不问

6.单位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不闻不问,太不像话了。

7.灾区死伤那么严重,还是有些人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8.赚钱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他对孩子根本不闻不问

9.房客垫资维修房屋后,房东却不闻不问

10.某些领导对这些事实不闻不问

11.他粗暴无礼,我再也不能不闻不问了。

12.达赖喇嘛明明知情已经好几年了,却一直不闻不问

13.你怎么能对一个受伤的战士不闻不问呢?

14.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应该“庭无留事”,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并努力帮助解决,绝不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15.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差,但小明的父亲对此却不闻不问

16.我们都要关心国家大事,事不关己,不闻不问的态度是不对的。

17.春蚕不管不顾,以呕心沥血来证明,它不闻不问,以勤恳工作来说话。

18.对于周遭正发生的事情,你不能不闻不问,不加理会。

19.曾经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到现在的不理不睬,不闻不问,是爱情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还是人经不住心的考验。

20.如果你对公司的事务一直不闻不问,你这个职位就会变得有名无实。

不闻不问(buwenbu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闻不问是什么意思 不闻不问读音 怎么读 不闻不问,拼音是bù wén bù wèn,不闻不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闻不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