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盗 [qīn dào]
1. 侵犯劫夺。
3. 侵占盗窃。
侵盗 引证解释
⒈ 侵犯劫夺。
引《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于 陆浑,东至於 卫,侵盗暴虐中国。”
《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三年》:“五月, 匈奴 右贤王入居 河南 地,侵盗 上郡 保寒蛮夷,杀掠人民。”
⒉ 侵占盗窃。
引《后汉书·淳于恭传》:“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宋 曾巩 《责将制》:“发人採金,无出入之籍,有侵盗之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谢芗泉之疏阔》:“财物奢荡,一任僕人侵盗,毫不介意。”
侵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盗释义:⒈侵犯劫夺。 《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于 陆浑,东至於 卫,侵盗暴虐中国。”《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三年》:“五月,匈奴 右贤王入居 河南 地,侵盗 上郡 保寒蛮夷,杀掠人民。”⒉侵占盗窃。《后汉书·淳于恭传》:“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宋 曾巩《责将制》:“发人採金,无出入之籍,有侵盗之形。”清 昭槤《啸亭杂录·谢芗泉之疏阔》:“财物奢荡,一任僕人侵盗,毫不介意。”
- 2.
国奸释义:危害国家的坏人。 旧题 汉 黄石公《三略·上略》:“世世作姦,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军,是谓国姦。”《汉书·息夫躬传》:“发国姦,诛主讎,取封侯之计也。”汉 王符《潜夫论·》潜叹:“是以 范武 归 晋 而国姦逃;华元 反朝而 鱼氏 亡。”
- 3.
官绢释义:官府的绢帛。三国 魏 曹操《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八节银角桃杖一枚,青氊牀褥三具,官绢五百疋,钱六十万。”《晋书·庾冰传》:“冰 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 袭 尝贷官绢十匹,冰 怒,捶之,市绢还官。”《北齐书·循吏传·孟业》:“﹝ 业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疋与之,拒而不受。”
- 4.
干欺释义:指违法侵盗之事。
- 5.
收采释义:⒈亦作“收采”。收割采摘。《后汉书·淳于恭传》:“﹝ 恭 ﹞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⒉收取;采纳。《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弼 遂倾身结纳朝士,收采名势,以倾东宫。”清 唐孙华《御笔临董其昌<孝经>恭纪》诗:“永兴戈法兼收採,荣映文房异代臣。”⒊录用。《北齐书·魏恺传》:“何虑无人作官职,苦用此汉何为,放其还家,永不收採。”《隋书·董纯传》:“陛下重加收採,位至将军。”宋 范仲淹《青州谢上表》:“伏蒙皇帝陛下,天量庇全,圣衷收采。”⒋见“收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