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暑热 暑热的意思
shǔ

暑热

简体暑热
繁体暑熱
拼音shǔ rè
注音ㄕㄨˇ ㄖ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ǔ,(1) 热。【组词】:暑天。暑热。暑假。酷暑。(2) 中医学“六淫”之一。

rè,(1)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组词】:热水。热带。灼热。热度。水深火热(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2) 身体发烧。【组词】:热症。(3) 使温度升高。【组词】:热敷。(4) 情意深。【组词】:热心。热情。热忱。热切。热血。热爱。(5) 旺、盛。【组词】:热闹。热潮。热火朝天。(6)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组词】:热中。(7)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组词】:热销。热门儿。(8)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组词】:热能。热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9) 放射性强。【组词】:热核武器。

基本含义

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暑热的意思

暑热 [shǔ rè]

1. 盛夏时炎热的气候。

暑热难耐。

[hot summer weather;]

暑热 引证解释

⒈ 盛夏时期的炎热。

《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水以充肠,以支暑热。”
《水浒传》第一〇五回:“宋江 等冒着暑热,汗马驰驱。”
郭小川 《秋歌》之二:“暑热不长久哟,乌云会消散;时光呵,又为我们送来个好秋天!”

⒉ 中医指外感暑邪的一种热症。

清 王孟英 《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暑热深入,伏热烦渴。”


国语词典

暑热 [shǔ rè]

⒈ 盛夏的热天。

汉·鼌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今大暑热,稍稍食饱,恐生它疾。」


暑热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冬寒释义:冬季寒冷的天气。
    • 2.
      炎热释义:(天气)很热:炎热的夏天。
    • 3.
      酷暑释义:指极热的夏天:酷暑难耐。
    • 4.
      酷热释义:(天气)极热:酷热的盛夏。

暑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熯释义:犹干旱。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天气乾熯,暑热殊酷。”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因树木能放养气、能润本根,故乾熯之区咸资灌溉也。”
    • 2.
      余暑释义:犹残暑。 指入秋后未尽的暑热。
    • 3.
      午暑释义:夏季中午的暑热、炎气。
    • 4.
      外感内滞释义: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 比喻内外交攻。
    • 5.
      小瞑释义:稍睡。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顿息石人下小瞑。”
    • 6.
      师子释义:⒈狮子。亦称狻麑。《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唐 元稹《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章炳麟《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⒉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前蜀 贯休《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师子吼”。⒊指古 师子国,即今 斯里兰卡。《南史·宋纪中·文帝》:“倭、百济、呵罗单、林邑、呵罗他、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师子 居
    • 7.
      干熯释义:犹干旱。《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天气乾熯,暑热殊酷。”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因树木能放养气、能润本根,故乾熯之区咸资灌溉也。”
    • 8.
      扇庖释义:指以萐莆为扇,拂除暑热于庖厨。
    • 9.
      晚热释义:指秋天的暑热。
    • 10.
      晩热释义:指秋天的暑热。
    • 11.
      暍暑释义:暑热。
    • 12.
      暑暍释义:⒈犹中暑。 ⒉暑热。
    • 13.
      暑热释义:盛夏时气温高的气候:暑热难耐。
    • 14.
      暑痰释义:暑热伤肺、生痰之证。
    • 15.
      消退释义:减退;逐渐消失:太阳偏西,暑热略略消退。笑容渐渐消退了。
    • 16.
      清暑释义:⒈消除暑热;避暑。 《文选·张衡<西京赋>》:“其远则 九嵕 甘泉,涸阴沍寒,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薛综 注:“帝或避暑於 甘泉宫,故云清暑。”唐 卢纶《天长久词》:“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辽 主如 频蹕淀 清暑。”如:夏天吃西瓜可以清暑。⒉晋 宫殿名。《晋书·孝武帝纪》:“﹝ 太元 ﹞二十一年春正月,造 清暑殿。”《太平御览》卷一七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烈宗 起 清暑殿。”唐 李白《怀古》诗:“别殿悲 清暑,芳园罢 乐游。”王琦 注引《景定建康志
    • 17.
      渴暍释义:口渴,暑热。
    • 18.
      湿疫释义:亦作“溼疫”。 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
    • 19.
      澄水帛释义:唐 同昌公主 用以消暑热之帛。
    • 20.
      炎埃释义:⒈暑热。⒉火灰。

暑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熯释义:犹干旱。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天气乾熯,暑热殊酷。”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因树木能放养气、能润本根,故乾熯之区咸资灌溉也。”
    • 2.
      余暑释义:犹残暑。 指入秋后未尽的暑热。
    • 3.
      午暑释义:夏季中午的暑热、炎气。
    • 4.
      外感内滞释义: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 比喻内外交攻。
    • 5.
      小瞑释义:稍睡。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顿息石人下小瞑。”
    • 6.
      师子释义:⒈狮子。亦称狻麑。《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唐 元稹《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章炳麟《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⒉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前蜀 贯休《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师子吼”。⒊指古 师子国,即今 斯里兰卡。《南史·宋纪中·文帝》:“倭、百济、呵罗单、林邑、呵罗他、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师子 居
    • 7.
      干熯释义:犹干旱。《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天气乾熯,暑热殊酷。”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因树木能放养气、能润本根,故乾熯之区咸资灌溉也。”
    • 8.
      扇庖释义:指以萐莆为扇,拂除暑热于庖厨。
    • 9.
      晚热释义:指秋天的暑热。
    • 10.
      晩热释义:指秋天的暑热。
    • 11.
      暍暑释义:暑热。
    • 12.
      暑暍释义:⒈犹中暑。 ⒉暑热。
    • 13.
      暑热释义:盛夏时气温高的气候:暑热难耐。
    • 14.
      暑痰释义:暑热伤肺、生痰之证。
    • 15.
      消退释义:减退;逐渐消失:太阳偏西,暑热略略消退。笑容渐渐消退了。
    • 16.
      清暑释义:⒈消除暑热;避暑。 《文选·张衡<西京赋>》:“其远则 九嵕 甘泉,涸阴沍寒,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薛综 注:“帝或避暑於 甘泉宫,故云清暑。”唐 卢纶《天长久词》:“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辽 主如 频蹕淀 清暑。”如:夏天吃西瓜可以清暑。⒉晋 宫殿名。《晋书·孝武帝纪》:“﹝ 太元 ﹞二十一年春正月,造 清暑殿。”《太平御览》卷一七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烈宗 起 清暑殿。”唐 李白《怀古》诗:“别殿悲 清暑,芳园罢 乐游。”王琦 注引《景定建康志
    • 17.
      渴暍释义:口渴,暑热。
    • 18.
      湿疫释义:亦作“溼疫”。 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
    • 19.
      澄水帛释义:唐 同昌公主 用以消暑热之帛。
    • 20.
      炎埃释义:⒈暑热。⒉火灰。

暑热造句

1.暑热正在减退,从北面群山吹来的清风杞宋无征。

2.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3.太阳像一个火球悬在空中,工地上暑热难当,人们个个挥汗成雨。

4.暑热正在减退,从北面群山吹来的清风沁人心脾。

暑热是什么意思 暑热读音 怎么读 暑热,拼音是shǔ rè,暑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暑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