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性 三性的意思
sānxìng

三性

简体三性
繁体
拼音sān xìng
注音ㄙㄢ ㄒ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xìng,(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组词】:性质。性格。性命(生命)。性能。个性。属性。 (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组词】:典型性。开放性。指令性。 (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组词】:性别。男性。女性。 (4) 有关生物生殖的。【组词】:性交。性欲。性爱。性感。性解放。 (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基本含义

指男子的阳刚之性、女子的阴柔之性以及人类的人性。也指人的品性、性格。

三性的意思

三性 [sān xìng]

1. 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

2. 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

3. 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

5. 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三性 引证解释

⒈ 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

章炳麟 《建立宗论》:“云何三性?一曰徧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

⒉ 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二十:“善、恶、无记,是三性也。”

⒊ 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

唐 吕岩 《敲爻歌》:“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八:“三性本同一体内,要烧灵药切寻铅。”

⒋ 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汉 王充 《论衡·命义》:“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三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性释义:⒈佛教名词。 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⒉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⒊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⒋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 2.
      三性中道释义:唯识宗以三性为中道。
    • 3.
      依他起性释义:佛教语。 与“遍计所执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谓一切事物均由诸缘和合、心识变现而有,虚幻不实。用以说明“唯识无境”的宗旨。
    • 4.
      圆成实自性释义:佛教用语。“三性”之一。据《成唯识论》卷八,谓“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即在“依他起自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谬误所显示之真如实性。参见“三性”。
    • 5.
      徧计所执自性释义:佛教语。由于不知诸法本空,而普遍计度,执迷为有,谓之“徧计所执自性”。如绳本非蛇,妄计为蛇。与“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
    • 6.
      楞伽释义:⒈亦作“楞迦”。山名。梵文音译。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⒉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三性(san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性是什么意思 三性读音 怎么读 三性,拼音是sān xìng,三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