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族 [jiǔ zú]
1. 血缘相近的亲族,宗族。
例九族无可继承者。——清·袁枚《祭妹文》
英[patriarchal clan;]
九族 引证解释
⒈ 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
引《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孔 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
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见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引 夏侯 欧阳 等说。 《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唐 王昌龄 《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 楚 囚,深谿寂寞絃苦幽。”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
何香凝 《我的回忆》:“当时革命叫做‘造反’,被 清 政府知道,是会诛连九族的。”
国语词典
九族 [jiǔ zú]
⒈ 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引《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⒉ 台湾原住民,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曹族、鲁凯族、赛夏族、雅美族。
九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豪释义:同“一毫”。《孟子·公孙丑上》:“北宫黝 之养勇也:不肤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挞之於市朝。”《宋书·范晔传》:“若有一豪犯顺,诛及九族。”
- 2.
九亲释义:犹九族。指高祖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
- 3.
九姻释义:九族姻亲。泛指亲族。
- 4.
九宗释义:同姓的九族。《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杜预 注:“九宗,一姓为九族也。”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书》:“鲁 之封有六族焉,卫 之封有七族焉,唐 之封有九宗五正焉。”
- 5.
九族释义:⒈指自己前辈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自己下辈的子、孙、曾孙、玄孙。⒉另一说也包括异姓亲属,以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两代为九族。
- 6.
事产释义:家产,产业。 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四折:“灭九族诛戮了髫齔,斩全家抄估了事产。”《元典章新集·诏令·至治改元诏》:“百姓流移,盖非得已,如欲復业者……原抛事产,全行付给,仍免差税三年。”
- 7.
克明释义:⒈《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 传:“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克明,能明。后亦用作歇后语,谓任用贤能之士。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克明之旨弗远,钦若之义復还。”⒉能察是非。《诗·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郑玄 笺:“照临四方曰明。”朱熹 集传:“克明,能察是非也。”晋 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篤生我后,克明克秀。”⒊谓能尽君道。《书·伊训》:“居上克明,为下克忠。”蔡沉 集传:“居上克明,言能尽临下之道。”
- 8.
养老乞言释义: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对年高德劭者按时饷以酒食,并向他们求教,谓之养老乞言。 《诗·大雅·行苇序》:“周 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礼记·文王世子》:“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詔之於东序。”唐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在 周 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清 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史孔吉授徵仕郎母潘氏仍前封制》:“朕方有意於养老乞言之事,而侍养之臣,祥祉如是。”
- 9.
吃蝨留大腿释义:亦作“喫蝨留大腿”。形容小气,悭吝。清 翟灏《通俗编·禽鱼》:“喫蝨留大腿。宋玉《小言赋》:‘烹蝨脛,切蟣肝,会九族而同嚌,犹委餘而不殫。’按俗誚细小者曰:‘喫蝨留大腿’本此。”
- 10.
合亲释义:和睦亲族。《左传·昭公十四年》:“礼新叙旧,禄勋合亲。”杜预 注:“亲,九族。”孔颖达 疏:“和合其亲戚使宗族皆相亲也。”
- 11.
君人释义:⒈为人之君;统治人民。 《左传·隐公三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朕观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⒉人君;国君。《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周书·明帝纪》:“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宋 岳珂《桯史·馆娃浯溪》:“夫沉湎以丧国,固君人之失道。”
- 12.
和孺释义:谓兄弟和好相亲。 孺,亲睦。语本《诗·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郑玄 笺:“九族会曰和;孺,属也。”孔颖达 疏:“九族会聚,和而甚忻乐,且復骨肉相亲属也。”明 宋濂《永丰刘府君墓志铭》:“府君性忠厚,遇异母兄 奇可,尤尽和孺之乐。”
- 13.
守宰释义:指地方长官。《后汉书·朱浮传》:“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拜守宰者,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宋 秦观《鲜于子骏行状》:“閲守宰以求治,慎迁易以去弊。”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宋文帝 性仁厚恭俭,勤於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谐於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係,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冯跋 每次派遣守宰,都亲自接见,询问为政要领。”
- 14.
峻密释义:⒈严厉周密。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时 雍丘王 植 怨於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 阜 又陈九族之义焉。”《晋书·后妃传上·惠羊皇后》:“羊庶人 门户残破,废放空宫,门禁峻密,无缘得与姦人搆乱。”⒉指苛细。《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太祖 入主中原,患前代律令峻密,命三公郎 王德 删定,务从简易。”
- 15.
悛悔释义:悔改;悔悟。《旧唐书·王毛仲传》:“往属艰难,遽兹逃慝,念深惟旧,义在优容,仍荷殊荣,蔑闻悛悔。”《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二年》:“鏐 遗 昌 书曰:‘与其闭门作天子,与九族、百姓俱陷涂炭,岂若开门作节度使,终身富贵邪!及今悛悔,尚可及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汝即某耶?罪恶贯盈,不自悛悔,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此等横暴,合置鐺鼎!”
- 16.
惇叙释义:亦作“惇序”。谓按次序,使之敦睦。《书·皋陶谟》:“惇敍九族,庶明励翼。”《汉书·王莽传中》:“《书》不云乎?‘惇序九族。’”宋 曾巩《皇伯滕王第十六女封县主制》:“宜开县甸之封,以荣汤沐之号,予惟惇序,尔尚钦承。”
- 17.
敦序释义:亦作“敦叙”。《史记·夏本纪》:“敦序九族,众明高翼”。
- 18.
株连释义:指一人有罪,牵连别人;连累:株连九族。
- 19.
流宕释义:⒈谓远游。《文选·张协<七命>》:“羈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吕向 注:“流宕,谓远游。”南朝 梁 丘迟《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越伍乖隣,流宕忘返。”⒉漂泊,流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许靖 ﹞自流宕已来,与羣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飢寒。”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并没有饿死。”参见“流荡”。⒊放荡,不受约束。《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晋 陶潜《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於讽諫
- 20.
甲科释义:⒈古代考试科目名。 汉 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汉书·儒林传序》:“平帝 时 王莽 秉政……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⒉唐 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 宋 进士分甲乙科。唐 白行简《李娃传》:“於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闈。”唐 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始以进士甲科事 仁宗皇帝。”⒊明 清 通称进士为甲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段话文乃是 四川 新建县 有一乡宦,姓 杨,是本朝甲科。”清 方苞《重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