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太守 [nán kē tài shǒu]
1. 南柯梦中的太守。常用作浮生无常之典实。
南柯太守 引证解释
⒈ 南柯梦中的太守。常用作浮生无常之典实。详“南柯”。
引五代 刘兼 《偶有下殇因而自遣》诗:“南柯太守知人意,休问陶陶塞上翁。”
清 陈维崧 《南乡子·夏日午睡》词:“行向 槐安国 内经,正拜 南柯 真太守,还醒。一片松涛沸枕楞。”
南柯太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北土释义:泛指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汉 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 淮。”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亲家翁职守北土,信问不絶。卿但具书状知闻,未用便去。”
- 2.
南柯释义:⒈朝南的树枝。⒉唐李公佐作《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娶公主,封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国王疑忌,被遣归。醒后,在庭前槐树下掘得蚁穴,即梦中之槐安国。
- 3.
南柯记释义:传奇剧本。明代汤显祖作。取材于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梦中至槐安国,与金枝公主成婚,位居左丞相,复又获罪放逐,醒来看破红尘而坐化。
- 4.
大槐宫释义: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 广陵 淳于棼 梦游 大槐安国,被招为驸马,拜 南柯 太守,享尽荣华富贵。 梦觉,乃知所游为宅南大槐下一蚁穴。后以此比喻富贵权势之虚幻无常。宋 黄庭坚《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别和一章》:“千里追犇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清 范成大《题日记》诗:“若向梦中寻梦觉,觉来还入大槐宫。”元 方回《赠相士雷月篷》诗:“痴人喜甜舌,谁悟大槐宫。”参见“南柯”。
- 5.
才用释义:才干,才能。《后汉书·滕抚传》:“﹝ 滕抚 ﹞有文武才用。”《南史·宋彭城王义康传》:“太子詹事 刘湛 有经国才用。”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二人与臣有十年之旧,备知才用,可託政事。”清 吴敏树《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余闻 吴公 之出,武臣 崇纶,学臣 青麐,实交劾促迫之,则公之不得展其才用,何足怪也!”
- 6.
放游释义:纵游,漫游。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放游,获受知於右相 武成侯 段公,因以栖託。”《宋史·隐逸传上·林逋》:“初放游 江 淮 间,久之归 杭州,结庐 西湖 之 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 7.
梦槐柯释义: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 淳于棼 梦至 槐安国,国王以女妻之,任为 南柯 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与敌作战而败,公主亦死,被遣回。醒后见槐树南枝下有蚁穴,即梦中所历。后因以“梦槐柯”指梦幻。
- 8.
槐安国释义: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的虚构之国。元 鲜于枢《困学斋杂录》引 田时秀《感兴》诗:“百年身世 槐安国,千古人情 羹頡侯。”清 陈维崧《南乡子·夏日午睡》词:“蜨梦翅冥冥,行向 槐安国 内经,正拜 南柯 真太守,还醒,一片松涛沸枕楞。”亦省作“槐国”。元 曹伯启《梦酒诗会》诗:“乌蚁混游 槐国 市,緑醅初泼 汉江 涛。”参见“槐安梦”。
- 9.
槐安梦释义: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 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 大槐安国。槐安 国王招其为驸马,任 南柯 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 槐安国 和 南柯郡。后因用“槐安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宋 陆游《秋晚》诗:“幻境 槐安 梦,危机 竹节 滩。”金 路铎《汴梁公廨西楼》诗之二:“薄宦 槐安 梦,浮名剑首炊。”清 赵翼《一枕》诗:“一枕 槐安 梦已捐,此身何处不翛然。”亦省作“槐梦”。宋 虞俦《再和以莲心茶送巩使君小诗将之》:“竹轩旋碾香尘散,槐
- 10.
槐柯释义:指 唐 李公佐 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中的 槐安国 南柯郡。
- 11.
纵诞释义:恣肆放诞。 《后汉书·窦融传》:“融 在宿卫十餘年,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 ﹞曾以武艺补 淮南 军裨将,因使酒忤帅,斥逐落魄,纵诞饮酒为事。”明 刘基《沁园春》词:“笑 杨雄 寂寞,刘伶 沉湎,嵇生 纵诞,贺老 清狂。”
- 12.
蚁梦释义: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 梦至 槐安国,国王以女妻之,任 南柯 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 后出征失败,公主亦死,被遣回。醒后见槐树下有蚁穴,即梦中所历 槐安国。
- 13.
解骑释义:⒈下马。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时君少年,亦解骑来看。”⒉会骑马。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俄某与三四人追及,审视正其妻也。但妻不解骑,是日亦无由至郊外,且疑且怒。”
- 14.
递迁释义:⒈更易变化。南朝 宋 谢灵运《撰征赋》:“怨物华之推驛,慨舟壑之递迁。”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循环有数,若寒暑之递迁。”清 朱梅崖《兰陔爱日图记》:“夫往而不可反者,年也。接而递迁者,人之情也。”⒉顺次提升。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周(周弁)田(田子华)皆以政治著闻,递迁大位。”宋 欧阳修《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臣伏见朝廷选任百官,文武参用……惟有武官中近下班行,并无贤愚分别,一例以年岁递迁。”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尤者则拔迁农曹各司,但其长式则必以学士、工师出身为之,可递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