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土 [fēng tǔ]
1. 封闭坟墓,堆土成包。
例等他回到家乡时,父亲的坟已经封土了。
英[ heap earth over mound; ]
2. 受分封的土地。
英[ fief; ]
封土 引证解释
⒈ 聚土为坛。
引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封土立社。”
《后汉书·祭祀志论》:“封者,谓封土为坛,柴祭告天,代兴成功也。”
⒉ 封地。
引《汉书·杜邺传》:“高昌侯 宏 去蕃自絶,犹受封土。”
宋 苏轼 《论黑肱以滥来奔》:“诸侯之义,守先君之封土,而不敢有失也。”
⒊ 葬后堆土,或指所堆之土。
引《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再行几步,忽见一新坟封土未乾。”
翦伯赞 《内蒙访古》:“古城周围有很多古墓,大多数没有封土。”
封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封释义: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后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 曰:‘黄帝 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 灵星 焉。’”张守节 正义:“苏林 曰:‘天旱欲使封土乾燥也。’颜师古 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土令乾。’”《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禪,巡祭山川,其明年,乾封少雨。”唐 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乾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乾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骃 集解引 如淳 说。
- 2.
京观释义: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 晋 尸以为京观。” 杜预 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后汉书·皇甫嵩传》:“首获十餘万人,筑京观於城南。”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鲸鯢久已封京观,翡翠行看出 越裳 。”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口血未乾, 陈 蔡 之社为京观。”
- 3.
分削释义:谓分封土地或削减封地。 《史记·太史公自序》:“汉 兴已来,至于 太初 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
- 4.
分土释义:⒈分封土地。⒉划分的疆土。⒊犹分野。
- 5.
分民释义:⒈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 ⒉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
- 6.
列土释义:分封土地。
- 7.
列地释义:犹列土。谓分封土地。
- 8.
列壤释义:分封土地。汉 史岑 《出师颂》:“介珪既削,列壤酬勋。”
- 9.
利建释义:《易·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后因以“利建”谓封土建侯。
- 10.
启土释义:⒈开拓疆域。 ⒉分土;分封土地。⒊破土。指建造坟墓。
- 11.
均守释义:谓诸侯按照等级各守其封土。
- 12.
坟封释义:坟上的封土;坟墓。
- 13.
封割释义:⒈分封。 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⒉疆域。
- 14.
封国释义:⒈封土立国。⒉指所封之国。
- 15.
封爵释义:⒈封土授爵。《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 黄河 如带,泰山 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每议及封爵,輒深自抑絶。所以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赵大年《公主的女儿》:“清朝 的封爵制度有一条规定,就是封为亲王的,下一代沿袭爵位时,只能降一等被封为郡王。”⒉指所封的爵位。《东观汉记·郭丹传》:“更始 败,诸将军悉归,上普赐封爵。”清 昭槤《啸亭续录·性情之偏》:“乃使先王封爵自余而失
- 16.
尧封释义:传说 尧 时命 舜 巡视天下,划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以作祭祀。
- 17.
武军释义:⒈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 晋 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杜预 注:“筑军营以彰武功。”⒉军队;武力。《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汉 陈琳《武军赋》:“赫赫哉,烈烈矣,于此武军,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后汉书·隗嚣传》:“有不从命,武军平之。”
- 18.
社树释义: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
- 19.
秦始皇陵释义:秦始皇 的坟墓。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城东五公里 骊山 北麓。陵园规模宏大分内外两城,封土尚高76米。
- 20.
苴茅释义: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