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厘局 厘局的意思

厘局

简体厘局
繁体釐局
拼音lí jú
注音ㄌ一ˊ ㄐ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í,(1) 小数名,百分之一。【组词】:厘米。(2)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之一计)。(3) 治理,整理。【例句】:厘正(订正)。厘革(调整改革)。(4) 古同“嫠”,寡妇。

jú,(1) 部分。【组词】:局部。局麻(局部麻醉)。(2)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组词】:教育局。(3) 某些商店的名称。【组词】:书局。(4) 棋盘。【组词】:棋局。(5)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例句】:下了一局棋。(6)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组词】:时局。大局。局面。局势。(7) 弯曲。(8) 骗人的圈套。【组词】:骗局。(9)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组词】:局促。局限。(10) 人的器量。【例句】:局量(liáng)。器局。局度(dù)。(11) 某些聚会。【组词】:饭局。饮局。赌局。

基本含义

指事情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只差一点就能解决或完成。

厘局的意思

厘局 [lí jú]

1. 旧时管理征收厘金的机关。局下设卡,卡又有分卡、巡卡。

厘局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管理征收厘金的机关。局下设卡,卡又有分卡、巡卡。见“釐金局”。

《负曝闲谈》第六回:“这回幸亏从前的旧居停,替他在方伯面上吹嘘吹嘘,派了个 瀏河 厘局分卡的委员,总算是苦尽甜来了。”


厘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厘金局释义:亦称“釐捐局”。 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贵州省 设釐金局二十五处。”《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 同治 ﹞十年,直隶省 天津府,改捐输义馆为 天津 釐捐局,抽收百货釐金。”《文明小史》第九回:“有的因为手中提的礼包分量过重,有的因为篮中所买的菜过多了些,按照釐捐局颁下来的新章,都要捐过,方许过去。”沈从文《边城》二:“地方还有个釐金局。”亦省作“釐局”。《清史稿·食货志六》:“是年(咸丰 三年)苏 常 叠陷,丁、漕无收,乃设釐局於 上海,藉资接济。”钱仲联《黄公度先生
    • 2.
      抽厘释义:抽取厘金。《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九年奏准,山东省 在 登、莱、青 三府属海口,举办抽釐。”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利权二》:“厥后天下多故,餉无所出,始创为抽釐之法。”
    • 3.
      抽捐释义:原指抽厘捐。后亦泛指抽税。《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咸丰 六年奏准,盛京 兵餉支絀,现令店商於买货之家,照所买价值,每东钱百千,抽捐东钱一千。”参见“抽釐”。
    • 4.
      抽收释义:征收。《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八年諭:嗣后 豫 省釐捐,著专收水烟、药材、茶叶三大宗,其餘如紬布、皮货等一概不必抽收。”
    • 5.
      酒厘释义:对酒类征收的厘金。《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光绪 十一年奏准,陕西省 岐山、郿县、蒲城、韩城 四卡,岐山 专收酒釐,郿县 於酒釐外,兼收百货土釐。”参见“厘金”。

厘局(li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厘局是什么意思 厘局读音 怎么读 厘局,拼音是lí jú,厘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厘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