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然 [mǐ rán]
1. 草木顺风而倒貌。喻望风响应,闻风而动。
3. 颓靡貌。
靡然 引证解释
⒈ 草木顺风而倒貌。喻望风响应,闻风而动。参见“靡草”。
引《史记·平準书》:“彭吴 贾灭 朝鲜,置 沧海之郡,则 燕 齐 之间,靡然发动。”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伦 ﹞自意振臂一呼,人必将靡然向之。”
⒉ 颓靡貌。
引宋 曾巩 《筠州学记》:“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学者靡然溺于所习。”
国语词典
靡然 [mǐ rán]
⒈ 形容一面倒的样子。
例如:「靡然从之」、「靡然乡风」。
靡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于此释义:⒈在此。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⒉如此。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⒊至此;至今。宋 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 2.
北首释义:⒈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礼记·檀弓下》:“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得 梦 启 北首而寝於 卢门 之外。”杜预 注:“北首,死象。”《后汉书·蔡邕传论》:“但愿北首旧丘,归骸先垄,又可得乎?”⒉犹北向。《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北首 燕 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 燕,燕 必不敢不听从。”张守节 正义:“首,音狩,向也。”唐 韩愈《南山诗》:“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宋 岳珂《吁天辩诬通叙》:“三军北首死敌之
- 3.
向风靡然释义:向风:闻风仰慕;靡然:倒伏的样子。形容人倾心向往。
- 4.
因习释义:相沿成习,沿袭。 《魏书·释老志》:“终恐因习滋甚,有亏恒式。”唐 崔令钦《教坊记》:“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盖相因习。”清 吴敏树《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盖天下数十年来,一切因习頽坏,人材遂靡然不可振发。”
- 5.
浮梁释义:⒈即浮桥。 《方言》第九:“艁舟谓之浮梁。”郭璞 注:“即今浮桥。”《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梁黝以径度,灵臺 杰其高峙。”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即今浮桥。”《旧唐书·哀帝纪》:“杨师厚 於 襄州 西六十里 阴谷 江口伐竹木以为浮梁。”清 顾炎武《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系浮桥在今河西徙十馀里矣》诗:“唐 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参见“浮桥”。⒉不良。清 杨懋建《帝城花样·秋芙传》:“浮梁子弟,靡然从风,一倡百和,几有若狂之叹。”原注:“宋 人小説谓无良曰浮梁。”⒊旧县名。属 江西省。汉 鄱阳县
- 6.
酙酌释义:商讨;考虑。清 李渔《巧团圆·书帕》:“月下星前之约,无异於 桑间 濮 上之行,毕竟不是好事,还要仔细酙酌一番。”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当时之所奉守,酙酌往训,防闲二心,有损而无益,有因而无创,靡然同趋,千餘年矣。”
- 7.
金爵释义:⒈谓佩金印紫绶之爵位。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时 黄霸 在 潁川,以宽恕为治……下詔称扬其行,加金爵之赏。”《文选·韦昭<博弈论>》:“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刘良 注:“金爵,谓金印紫綬封人爵也。”⒉金制酒器。唐 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争欢酒蚁浮金爵,从听歌尘扑翠蝉。”⒊借指酒。《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又差第羣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⒋屋上所饰铜凤。《文选·班固<西都赋>》:“上觚棱而栖金爵。”李善 注引《三辅故事》:“建章 宫闕上有铜凤皇,然金爵则铜凤也。”唐 张
- 8.
靡然释义:一边倒的样子:天下靡然从之。
- 9.
靡然乡风释义: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同“靡然向风”。
- 10.
靡然向风释义: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