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人 [mán rén]
1. 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
蛮人 引证解释
⒈ 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齐 有宦者内参 田鹏鸞 本蛮人也。”
清 李渔 《风筝误·坚垒》:“呀!把尊神拜仰,威灵庇远方,恕蛮人愚蠢,免降灾殃。”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而一面又坦然地放火杀人,奸淫掳掠,做着虽蛮人对于同族也还不肯做的事。”
国语词典
蛮人 [mán rén]
⒈ 南方的少数民族。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
王利器·集解:「『蛮』为当时居住河南境内之少数民族。」
⒉ 野蛮人。
例如:「你怎么像蛮人一样,蛮不讲理。」
近生番 野人
蛮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化魂释义:碎裂或火化[野蛮人葬礼中某物品],目的使此物品分解出能陪伴和伺候新死者灵魂的一种精神。
- 2.
宴聚释义:⒈宴饮聚会。《旧唐书·穆宗纪》:“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谈赋诗,投壶雅歌,以杯酌献酬,不至於乱。”宋 秦醇《谭意歌传》:“年少千金买笑,春风惟恐居后,郡官宴聚,控骑迎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 仓王庙、四里桥、愁臺、梁王城、砚臺、毛驼冈、独乐冈 等处宴聚。”⒉相聚宴饮。清 钱泳《履园丛话·阅古·铜鼓》:“《新唐书》云:‘蛮人讌聚则击铜鼓。’”
- 3.
曲线美释义:美学上以曲线比直线柔和,而且富于变化,因称人们对于曲线所产生的美感为曲线美。 自然界中因人体能包罗一切美的曲线,故为曲线美的代表。鲁迅《花边文学·“小童挡驾”》:“近五六年来的外国电影,是先给我们看了一通洋侠客的勇敢,于是而野蛮人的陋劣,又于是而洋小姐的曲线美。”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两肩略微耸起,更显出圆婉的曲线美。”
- 4.
毡毳释义:⒈亦作“氊毳”。 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 藏 民所同。”⒉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宋 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 三苏。”宋 范成大《合江亭》诗:“毡毳昔乱 华,车马隔中州。”明 瞿佑《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 吴 晋 以来,立国於南者,恃 长江 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
- 5.
溪子释义:⒈指居住于始兴的五溪蛮人。⒉谿子:古代强弓名。
- 6.
秣马释义:饲马。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国语·吴语》:“吴王 昏乃戒,令秣马食士。”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尚 使人慰劳曰:‘蛮人多寳,足富数世,诸卿但不併力耳!所亡何足介意。其明旦秣马蓐食,径赴城屯。’”唐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王侯不可謁,秣马兴言归。”
- 7.
蛮君释义:对蛮人的戏称。
- 8.
蛮村释义:蛮人的村庄,亦泛指荒村。
- 9.
蛮毡释义:亦作“ 蛮氊 ”。我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产的毛毡。 宋 苏轼 《郭纶》诗:“我当凭軾与寓目,看君飞矢射蛮氊。”一本作“ 蛮毡 ”。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蛮毡出西南诸蕃,以 大理 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毡。” 宋 陆游 《醉眠曲》:“一杯一杯意忽倦,径拨纸帐投蛮毡。”
- 10.
蛮酋释义:蛮人的首领。
- 11.
郡吏释义:郡守的属官。《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延年 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赵元淑 以郡吏从班,见司徒而不拜。”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蛮判官盖郡吏,然蛮人慑服,惟其言是听。”
- 12.
野蛮人释义:指欧洲中世纪时代的“蛮族人“,正如春秋时期华夷之间贵贱尊卑的观念一样,“蛮族“实际上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邻族(日耳曼人)以及亚洲一些民族的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同时在多款游戏中野蛮人作为强大的战士出现。
- 13.
陋劣释义:⒈谓尘俗的陋习。 宋 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四:“真源未纯熟,习气餘陋劣。”⒉浅陋低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自揣陋劣,何敢遂望敌体?聊备案前驱使,当不至倒捧册卷。”⒊粗野。鲁迅《花边文学·“小童挡驾”》:“近五六年来的外国电影,最先给我们看了一通洋侠客的勇敢,于是而野蛮人的陋劣,又于是而洋小姐的曲线美。”
- 14.
高丽战车释义:古高丽王氏王朝经常受到四面邻国的攻击,其中包括中国和北方野蛮人,例如蒙古的入侵,以及海盗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