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省 [rì xǐng]
2. 每天考察或省视。
3. 每天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日省 引证解释
⒈ 每天考察或省视。
引《大戴礼记·主言》:“使有司日省如时考之,岁诱贤焉,则贤者亲,不肖者惧。”
王聘珍 解诂:“省,察也。”
《新唐书·姚南仲传》:“今国人皆曰后陵在邇,陛下将日省而时望焉。”
⒉ 每天自我反省。
引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宋 王禹偁 《三黜赋》:“効 仲尼 之日省兮,苟无所为,虽叹凤而奚悲!”
日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吠尨释义:亦作“吠厖”。吠叫的狗。语本《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金 王琢《七月十五夜看月》诗:“歷树有惊鹊,悄隣无吠厖。”元 曹伯启《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之一:“田家桑梓碧幢幢,过客鞭声引吠尨。”明 刘基《凉夜》诗:“瀟瀟凉雨泻簷瀧,聒聒鸣蛙似吠厖。”
- 2.
日省月课释义:形容经常查考。同“日省月试”。
- 3.
日省释义:⒈每天考察或省视。⒉每天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宋王禹偁《三黜赋》:“効仲尼之日省兮,苟无所为,虽叹凤而奚悲!”
- 4.
月考释义:⒈每月查考。《大戴礼记·曾子疾病》:“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⒉宋 代太学每月对生员学业的考核。《宋史·选举志三》:“各执一经,从所讲官授学,月考试其业,优等上之中书。”⒊指现代学校相对于学期考试而言的每月举行的考试。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月考时,又和一个平日很欺负他的同学联坐。”
- 5.
月课释义:⒈每月考查、考核。《魏书·李彪传》:“陛下幼蒙鞠诲,圣教之躋,及储宫诞育,復亲抚誥,日省月课,实劳神虑。”⒉明 清 时每月对学子的课试或对武官武艺的考校。《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官月课士子之艺业而奬励之。”《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同 通 州县,本有月课,现在攷较他们,也不过同月课一个样子。”《清史稿·选举志一》:“教官考校之法,有月课、季考,‘四书’之外,兼有策论……讫於 嘉庆,月课渐不举行。”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马端敏公被刺》:“同治 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为 两江 总督月课武职之期,马端敏 公
- 6.
月试释义:⒈每月考核。《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廩称事,所以劝百工也。”⒉古代国学,府、州、县学每月举行的考试。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九:“儒学教諭 朱冕 ……在 崑 庠时,季考、月试,赏罚明信,弟子多所作成。”《清史稿·选举志一》:“顺治 三年,祭酒 薛所藴 奏定 汉 监生积分法,常课外,月试经义、策论各一,合式者拔置一等……月试一等与一分,二等半分,二等以下无分。”
- 7.
狞劣释义:丑恶;顽钝。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时 刘宴 以神童为秘书正字,年方十岁,形状狞劣,而聪悟过人。”宋 张扩《奉和朱新仲词部六月晦日省宿》:“駑马策不入,狞劣如骑骡。”
- 8.
称事释义:与事功相当。《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廩称事,所以劝百工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窃惟古之善治民者,必污隆随时,丰俭称事,役养消息以成其性命。”宋 叶适《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称事以责禄,禄虽获,役也。”
- 9.
等是释义:同样是;都是。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等是人也,背辙失路,蹭蹬长往,而永没九地,可不悲乎!”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但 载(元载)贪甚,等是死,而 载 不如吾,吾得死於忠耶。”宋 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元 刘因《人月圆》曲:“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臺,太行 如礪,黄河 如带,等是尘埃。”
- 10.
芸香吏释义:校书郎的别称。唐 白居易《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诗:“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亦省称“芸吏”。唐 林宽《陪郑諴郎中假日省中寓直》诗:“井寻芸吏汲,茶拆岳僧封。”
- 11.
超特释义:高超特出。唐 皇甫湜《鹤处鸡群赋》:“羣鸡兮喧卑,独鹤兮超特。”清 陈梦雷《李葆甫传》:“先生年六十餘而意气矍鑠,论事磊落超特,不减少壮。”秦瘦鸥《秋海棠》五:“仗着他的超特的理解力的融化,居然可以帮助他,能够在同等的水平线上,和当日省立女师的高材生 罗湘绮,作了一次五十分钟的清谈。”
- 12.
迭日释义:更日,按日轮换。《晋书·石季龙载记》:“命 石宣、石韜,生杀拜除皆迭日省决,不復启也。”《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六年》:“赵王虎 以 秦公韜 为太尉,与太子 宣 迭日省可尚书奏事,专决赏刑,不復启白。”胡三省 注:“迭日,更日也。”
- 13.
银旛释义:亦作“银幡”。 用银箔制作的幡胜。宋 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之二:“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 阿咸。”宋 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词:“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明 无名氏《四贤记·寻亲》:“嘆老朽时将闔棺,最堪憎头上银幡。”
- 14.
阿咸释义:三国 魏 阮籍 侄 阮咸,有才名,后因称侄为“阿咸”。宋 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之二:“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用阿咸,当指 子由 诸郎。”清 薛雪《一瓢诗话》一○四:“阿戎例呼从弟,阿咸例以呼姪,何必拘拘如此?”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老身去家时,十二弟才十三岁,犹未议婚。音问梗塞,近四十年矣。不谓阿咸如此成立!老身为汝父胞妹,汝之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