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zhǔ zhì]
1. 指药物的主要疗效。
主治 引证解释
⒈ 指药物的主要疗效。
引明 王世贞 《<本草纲目>序》:“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
国语词典
主治 [zhǔ zhì]
⒈ 专门疗治。
例如:「这帖中药主治糖尿病,据说效果不错。」
主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术释义: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襄 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
- 2.
三消释义:中医病名。指消渴病中的上消、中消和下消。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一·消渴》:“消渴,上消少食,中消多食,下消小便如膏油。”《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消渴总括》:“试观年老多夜溺,休信三消尽热乾,饮多尿少浑赤热,饮少尿多清白寒。”注:“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三消皆燥热病也。”
- 3.
三阳丹释义:三阳丹药物组成是大艾叶等,主治男子气弱,丹田冷痛,脏腑泄泻;妇人血海冷疼,一切冷病。
- 4.
丹垩散释义:是一种药物,主治夏月痱疮。
- 5.
主道释义:⒈君主治国之道。⒉谓古代在丧礼中为死者立神主的道理。⒊犹言东道。
- 6.
乌金煎丸释义:一剂药方,主治柔风,四肢缓弱,及言语謇涩。
- 7.
九本释义:古代君主治国信守的九项原则。
- 8.
五经纹穴释义:五经纹穴为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之一,在第一掌指关节处横纹及食、中、无名、小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处,主治气血不和,肚胀,四肢抽掣,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 9.
人中释义:针灸穴位名。位于上唇的鼻唇沟中央上三分之一处。主治癫痫、昏迷、中风、中暑、昏厥等。
- 10.
伏龙土释义:一种药物,主治脾气虚寒,摄血无力所致吐血、便血、崩漏下血等证,每配伍行气温阳摄血药。
- 11.
伤肉释义:一种因过食肉类所致的病证,因所伤之物不同,各用主治之药。
- 12.
伸筋草茶释义:一种药茶,主治风湿腰痛。
- 13.
克痫灵释义:一味药物,主治祛风化痰,定痫止搐.用于痰阻络所致癫痫,症见抽搐昏迷,双目上吊,口吐涎沫。
- 14.
六攻散释义:药方,主治饮食少。
- 15.
内关释义:针灸穴位名。位于腕横纹上二寸,前下端两筋之间。主治胸胁痛、心慌、恶心、呃逆等。
- 16.
内庭释义:⒈宫禁以内。⒉内院,里院。⒊针灸穴位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二三趾缝缘后约五分的凹陷处。主治牙痛、头痛、咽喉肿痛等症。参阅《灵枢经·本输》。
- 17.
凝冰散释义:是一种药名,主治风热毒气,项下结核,及欲作痈疽、疮疖、发背等。
- 18.
凤鸟氏释义:古官名。 执掌天文历数。《左传·昭公十七年》:“凤鸟氏,历正也。”杜预 注:“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孔颖达 疏:“诸书皆言君有圣德,凤皇乃来,是凤皇知天时也。暦正,主治历数,正天时之官,故名其官为凤鸟氏也。”
- 19.
分水散释义:是一种药名,主治感受暑湿,脾胃不和,伤水受寒,水泄腹痛,恶心作呕。
- 20.
利丸汤释义:是一种药名,主治疝气,湿热交攻,睾丸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