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苛税 苛税的意思
shuì

苛税

简体苛税
繁体苛稅
拼音kē shuì
注音ㄎㄜ ㄕ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ē hē,(1) 过于严厉。【组词】:苛刻。苛毒。苛求。苛责。苛待。(2)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例句】:苛重(zhòng )。苛捐杂税。(3) 腐蚀性。【例句】:苛性(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及纤维之类的化学性质)。苛性钠(烧碱)。 ◎ 古同“诃”,谴责,责问。

shuì,(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组词】: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2) 姓。

苛税的意思

苛税 [kē shuì]

1. 苛刻繁重的赋税。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苛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枯骨税释义:古代苛税的一种。耕牛死后还要缴的税。《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及 潘美 定 湖南 ……营田户给牛,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
    • 2.
      柳课释义:元 代向御河边种柳者征收的苛税。《元史·王思诚传》:“南皮 民父祖,尝濒御河种柳,输课於官,名曰‘柳课’。后河决,柳俱没,官犹徵之,凡十餘年,其子孙益贫,不能偿。思诚 连请於朝除之。”
    • 3.
      白着释义:⒈亦作“白箸”。 显明。《汉书·冯奉世传》:“威功白著,为世使表。”颜师古 注:“白著谓显明也。”⒉正税以外横取于民的苛税。《新唐书·刘晏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驛’;税外横取,谓之‘白著’。”唐 高亭《讥元载》诗:“上元官吏务剥削,江 淮 之人皆白著。”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租庸使 元载 以 吴 越 虽兵荒后,民产犹给,乃辟召豪吏分宰列邑以重敛之……其科率之列,不约户品之上下,但家有粟帛者,则以人徒围袭,如擒捕寇盗,然后薄録其产而中分之,甚者十八九,时人谓之
    • 4.
      练饷释义:⒈明 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崇祯 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 辽 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餉”。见《明史·食货志二》。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六:“﹝ 崇禎 ﹞十二年餉尽而贼未平,於是又从 嗣昌 及督餉侍郎 张伯鲸 议,勦餉外又增练餉七百三十万。”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⒉清 代练兵的军需费用。《清史稿·兵志三》:“兵部诸臣会议,以 同治 初年创议练兵,京师
    • 5.
      重敛释义:犹苛税。

苛税(kesh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苛税是什么意思 苛税读音 怎么读 苛税,拼音是kē shuì,苛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苛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