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歌 [biān gē]
1. 咏唱边疆生活的歌。
边歌 引证解释
⒈ 咏唱边疆生活的歌。
引唐 张籍 《关山月》诗:“关山秋来雨雪多,行人见月唱边歌。”
清 方还 《旧边诗》之三:“边歌竟日来红石,铁骑中宵度赤城。”
边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人转释义:曲艺的一种。流 行于东北各地。以当地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彩扮莲花落发展而成。一般由二人表演,边歌边舞,也有一人表演的单出头,还有扮演人物、表现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的拉场戏。和二人转类似的还有西北 的二人台、西南的车灯等。
- 2.
俳歌释义: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 3.
扁担舞释义:壮 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流行于 广西 一带。舞者多为双数,四人至二十人不等,演时舞者围在长凳或木槽旁,各持扁担的一头,有节奏地敲击着长凳或木槽,使其发出响亮的声音,并边歌边舞。主要表现生产劳动过程及祝贺丰收的愉快心情。
- 4.
杵乐释义:台湾省高山族的一种歌舞。三五成群的妇女站在石臼周围,手执长杵,一边捣臼,一边歌唱。也叫杵舞。
- 5.
歌舞太平释义:边歌边舞,庆祝太平。 指粉饰太平。
- 6.
竷竷释义:边歌边舞貌。
- 7.
竹马灯释义: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 8.
羌年释义:羌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十月初一。节日里,家人团聚,各户都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鸡、羊、牛等祭品,用以祭祖,然后把羊肉分给各家各户。再邀请亲友邻里到家,饮自酿的“砸酒”,边饮边歌。还跳“锅庄舞”、“兰寿舞”、“皮鼓舞”和举行“推杆”比赛。
- 9.
膜呗释义:边膜拜边歌颂佛的功德。
- 10.
花灯释义:⒈装饰美丽的彩灯。特指元宵节供观赏的各种各样的灯。⒉中国汉族民间歌舞。一般是表演者提灯握扇,边歌边舞。
- 11.
花鼓释义:一种民间舞蹈,一般由男女两人对舞,一人敲小锣,一人打小鼓,边敲打,边歌舞。
- 12.
跑旱船释义:也叫采莲船。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宋代已有旱船舞,传承至今。用竹片或秫秸等扎成船形,外面蒙布,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间。另有一人扮演艄公,手持木桨,作划船状。通常两人边歌边舞,如船浮行于水面。
- 13.
踏歌释义: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等民族还有这种歌舞。
- 14.
锅庄释义: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有些彝族地区也流行这种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