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赋 [wú chéng fù]
1. 赋篇名。南朝宋鲍照作。“芜城”指广陵(今江苏扬州)。广陵本为繁华都市,因战乱而荒芜,故作者称为“芜城”。赋中以广陵全盛时的繁荣景象,与战乱后的残破荒凉相对照,由此引发出世事难测、盛衰无常的感慨。是南朝赋中的名作。
芜城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俳赋释义:骈体赋,为六朝时通行的一种赋体,讲究骈偶声律,字句工巧,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如 鲍照 《芜城赋》、 江淹 《别赋》等。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夫俳赋尚辞而失於情,故读之者无兴起之妙趣,不可以言则矣。”
- 2.
吴蔡释义:⒈吴 地和 蔡 地。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吴 蔡 齐 秦 之声,鱼龙爵马之玩。”钱振伦 注:“《楚辞》曰:‘吴 歈 蔡 謳。’”参见“吴歈”。⒉金 诗人 吴激、蔡松年 的并称。详“吴蔡体”。
- 3.
昆轴释义:即 蜀冈,在 江苏省。语本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柂以漕渠,轴以 崑岗。”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地势分明枕 崑 轴,阑干约略倚花宫。”参见“崑冈”。
- 4.
灌莽释义:⒈丛生的草木。 《文选·鲍照<芜城赋>》:“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吕向 注:“水草杂生曰灌莽也。”南朝 梁 江淹《横吹赋》:“原陆窈,灌莽深。”《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六年》:“烟火尚稀,灌莽极目。”胡三省 注:“灌,木丛生也。莽,草深茂也。”《花月痕》第五十回:“遥见那灌莽栖於甍栋,平沙抗乎睥睨。”⒉指草木丛生的原野。《梁书·张缵传》:“若夫灌莽川涯,层潭水府,游泳之所往还,喧鸣之所攒聚。”唐 王勃《九成宫颂》序:“灌莽生尘,陨飞霜於劲鏃。”
- 5.
烬灭释义:⒈指灯火熄灭。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 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絶。”⒉烧毁;灭绝。唐 李翱《陵庙日朔祭议》:“盖遭 秦 火,《诗》《书》《礼经》烬灭,编残简缺,汉 乃求之先儒。”薛子正《华北敌后艰苦奋战的一年》:“敌寇对我 晋 东南抗 日 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烬灭扫荡’。”
- 6.
玉貌释义:⒈对人容颜的敬称。《战国策·赵策三》:“辛垣衍 曰:‘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 平原君 者。’”汉 刘向《说苑·修文》:“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接其服而像其德,故望玉貌而行能有所定矣。”清 姚鼐《遇刘朴夫》诗:“新诗别更奇,玉貌看犹昨。”⒉谓貌美如玉。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紈质,玉貌絳脣。”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酒失》:“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明 单本《蕉帕记·幻形》:“昨见 东吴 龙驤,羡他玉貌冰姿,兼有仙风道骨。”⒊指青春年少。唐 卢纶《送黎燧尉阳翟》诗:
- 7.
通池释义:护城河。《文选·鲍照<芜城赋>》:“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頽。” 李善 注:“通池,城濠也。” 宋 赵抃 《玉泉亭》诗:“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涧通池遶郡厅。”
- 8.
雄富释义:雄厚丰富。《文选·鲍照<芜城赋>》:“才力雄富,士马精研。”李善 注引《班固传赞》:“材力有餘,士马强盛。”《宋书·氐胡传论》:“财力雄富,颇尚礼文。”宋 范仲淹《述梦诗》序:“爱其雄富,藏之褚中二十年矣,愿刻石以期不泯。”山河子弟《说鹃声》:“诸君想想,我们 四川 的财力,是何等的雄富呀!”
- 9.
风威释义:⒈风的威力。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唐 杜甫《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清 顾炎武《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不出风威灭,无营日影徐。”⒉指风发出威力。清 季开生《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⒊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宋 苏舜钦《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 10.
驾肩释义:比肩;并肩。(1)形容人多拥挤。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时,车掛轊,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钱振伦 注引《史记》:“苏秦 説 齐王 曰:临菑 之涂,车轂击,人肩摩。”唐 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马逐逐,车闐闐,野接跡,空驾肩。”(2)表示行动一致。《旧唐书·文苑传下·崔咸》:“栖楚 等十餘人驾肩排 度(裴度),而朝士持两端者日拥 度 门。”(3)表示居同等地位,并列。《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自 汉 策贤良,隋 加诗赋,罢中正之法,委銓举之司,由是争务雕虫,罕趋函丈,矫首皆希於
- 11.
鲍照释义:(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晚年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后因刘子顼起兵谋反失败,被乱兵所杀。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拟行路难》为其诗代表作,另有《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名篇。明人辑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