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 [rén zhì]
1. 人工治理;以个人好恶确定治国方略。与“法治”对称。
英[government by men,the rule of men;]
人治 引证解释
⒈ 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
引《礼记·大传》:“名者,人治之大者。”
郑玄 注:“人治所以正人。”
汉 王充 《论衡·本性》:“情性者,人治之本,礼乐所由生也。”
吴汝纶 《答严幼陵》:“抑执事之译此书,盖伤吾士之不竞,惧 炎 黄 数千年之种族,将遂无以自存,而惕惕焉欲进之以人治也。”
⒉ 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
国语词典
人治 [rén zhì]
⒈ 认为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贤能与否,而不在于法律的一种主张。相对于法治而言。
例如:「讲求民主与法治精神,排除人治的施政理念,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发展趋势。」
人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姑六婆释义: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 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 2.
义诊释义:⒈为了给正义或公益的事情筹款而设门诊给人治病。⒉医生无报酬地给人治病。
- 3.
出诊释义:医生离开医院或诊所到病人家里去给病人治病。
- 4.
刻汁释义:据 晋 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载,浮提国 献 神通、善书 二人,出肘间四寸金壶,内贮黑汁如淳漆,佐 老子 撰《道德经》,“昼夜精勤,形劳神倦。 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刻汁”谓人治学精勤刻苦。
- 5.
圣谟释义:⒈语出《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后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⒉犹圣训。⒊犹圣旨。
- 6.
妙手回春释义: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也说着(zhuó)手成春。
- 7.
委制释义:⒈归顺并接受约束。⒉委托别人治理。
- 8.
恨怨释义:怨恨。 元 郭钰《狂客行》:“万一楼头是夫婿,百年恨怨将谁陈。”《红楼梦》第八一回:“我在这里当家,自然惹人恨怨,怪不得别人治我。”
- 9.
排教释义:道教的一派。起源于古代 湘江、赣江 中运驶木排者以符箓为人治病除妖,以后形成教派,曾流行于 湖南、江西 等省沿江各地。木排,即木簰,故又称簰教。
- 10.
方回释义:⒈古仙人名。相传于唐尧时曾隐于五柞山,尧聘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⒉借指山野隐士。
- 11.
施医释义:⒈进行医治。 ⒉谓免费给人治病。
- 12.
杏田释义:晋 葛洪《神仙传·董奉》:“奉 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 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 奉,但将穀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餘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唐 李白《送二季之江东》诗:“禹穴 藏书地,匡山 种杏田。”唐 钱起《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魏闕辞花綬,春山有杏田。”
- 13.
治任释义:谓整理行装。《孟子·滕文公上》:“昔者 孔子 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赵岐 注:“任,担也。”孙奭 疏:“其门人有治担任而将归室者。”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太学诸生置绫纸》:“诸生计既屈,遂治任尽出太学。”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来存》:“居一年,治任将归。”
- 14.
独治释义:⒈一人治理;一人统治。⒉谓独能按法治事。
- 15.
病区释义:医院根据住院病人治疗和管理的需要所划分的若干住院区。
- 16.
祝由科释义:相传古时治病有十三科,“祝由科”乃其中之一科。清 袁枚《新齐谐·治妖易治人难》:“汉阳 令 刘 某,性方鯁,治祝由科邪教过严,有奸民上控抚军,抚军戒飭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那祝由科代人治病,不用吃药,只画两道符就好了。”参见“祝由”。
- 17.
诊所释义:⒈个人开业的医生给病人治病的地方。⒉规模比医院小的医疗机构。
- 18.
赙施释义:为助人治丧而施与财物。
- 19.
赙礼释义:送给丧家的礼物。亦指赠送礼物以助人治丧。
- 20.
赙遗释义: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亦指助人治丧而赠予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