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朝见 朝见的意思
cháojiàn

朝见

简体朝见
繁体朝見
拼音cháo jiàn
注音ㄔㄠˊ ㄐ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o zhāo,(1) 早晨。【组词】: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组词】:今朝。明朝。(1) 向着,对着。【组词】: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组词】: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组词】: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组词】:朝代。唐朝。(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6) 姓。

jiàn xiàn,(1) 古同“现”,出现,显露。(2) 古同“现”,现存。

基本含义

指早上见面,也可引申为初次见面。

朝见的意思

朝见 [cháo jiàn]

1. 觐见君主。

[have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

朝见 引证解释

⒈ 臣下上朝参见君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高 恐 二世 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宋 曾巩 《授沧州乞朝见状》:“今将至京师,伏望圣慈,许臣朝见。”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尚志 着于十一日便殿朝见,特赐禁中乘马。”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三:“恰好一个 徽州 人姓 朱 的典史来朝见,他打算拉本家,就问:‘你是 朱文公 的后人吗?’”


国语词典

朝见 [cháo jiàn]

⒈ 臣子上朝觐见君主。也作「朝觐」。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尚志著于十一日便殿朝见,特赐禁中乘马。」


朝见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拜见释义:拜会;会见(从客人方面说):拜见尊长。拜见恩师。
    • 2.
      朝觐释义:⒈旧指拜见皇帝。⒉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该教教徒规定于教历每年十二月到“圣地”麦加进行朝拜等项宗教活动。觐(jìn)。
    • 3.
      觐见释义:朝见(君主)。

朝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乘释义:⒈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郑玄 注:“四矢曰乘。”⒉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
    • 2.
      万笏释义: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的手板。 “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
    • 3.
      三娥释义:指 杨贵妃 之三妹,唐玄宗 封为 虢国夫人。据说她自矜娇美,朝见君王时亦不施脂粉。见 宋 乐史《杨太真外传》。
    • 4.
      不会释义:⒈不领会;不知道。唐 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宋 周邦彦《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⒉不可能。明 康湋川《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⒊谓不以时朝见天子。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 5.
      不王释义:⒈谓不来朝见天子。⒉犹不旺,谓精神萎靡。
    • 6.
      举将释义:犹举主。 《后汉书·郑弘传》:“弘 少为乡嗇夫,太守 第五伦 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元和 元年,代 邓彪 为太尉。时举将 第五伦 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 曲躬而自卑。”《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吴郡 太守 朱治,权(孙权)举将也。”
    • 7.
      享眺释义:⒈同“享覜”。 ⒉谓行享礼时朝见主国之君。
    • 8.
      享覜释义:谓行享礼时朝见主国之君。《左传·昭公五年》:“朝聘有珪,享覜有璋。”杜预 注:“既朝聘而享见也。”孔颖达 疏:“覜,见也。谓行享礼以见主国之君也。”参见“享礼”。
    • 9.
      享觐释义:朝见天子进献贡品。 《国语·周语中》:“鲁叔孙 之来也,必有异焉,其享覲之币薄而言諂,殆请之也。”《穀梁传·僖公五年》:“天子微,诸侯不享覲。”
    • 10.
      从吉释义:⒈谓居丧毕,脱去丧服,穿上吉服;或丧期内因有嫁娶庆贺或吉祭之礼暂易吉服。《晋书·隐逸传·孟陋》:“丧母,毁瘠殆於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餘年。亲族迭谓之曰:‘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 感此言,然后从吉。”《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唐 孔颖达 疏:“太保、太史有所主者,则纯如祭服,暂从吉也。”宋 赵昇《朝野类要·从吉》:“大祥毕,禫服终,踰月从吉,谓改服也。然后朝见或参选。”⒉旧时居丧期内参与他人庆贺之礼,多在书简上写“从吉”二字,本此
    • 11.
      众眺释义:周 代诸侯朝见 周王 礼制的一种。 周 制,周王 十二年一巡守,如因故不巡守,则六服诸侯往朝。朝毕,周王 为坛合众诸侯以命政,称为“众覜”。《论语·先进》“如会同”宋 朱熹 集注:“诸侯时见曰会,众覜曰同。”一本作“众頫”。
    • 12.
      会同释义:⒈跟有关的方面一道(去做)。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互相见面的通称。
    • 13.
      使译释义:传译的信使。《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六年春正月,永昌 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 人在 带方 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餘国,汉 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三国志·魏志·东夷传》:“魏 世 匈奴 遂衰,更有 乌丸、鲜卑,爰及 东夷,使译时通。”
    • 14.
      六礼释义:⒈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⒉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⒊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⒋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 15.
      凫飞释义:据《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载,王乔 任 叶县 令时,每月初一、十五乘双凫飞向都城朝见皇帝。 后用“鳧飞”指县令上任或离去。
    • 16.
      北阙释义:⒈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 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⒉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 17.
      卷班释义:宋 元 朝拜皇帝时的一种制度。谓朝见后官员们随本班班首顺次后转退出。《宋史·礼志二二》:“皇帝御 崇德殿 ……舍人合班奏报閤门无事,唱喏讫,卷班西出。”《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是秋……申卷班之令,俾以序退,无争门而出之扰。”
    • 18.
      司宾释义:⒈官名。北周 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周 遣大将军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司宾 李除、小宾部 贺遂礼 聘於 齐。”胡三省 注:“后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宾,盖《周官》大行人之职。”⒉官名。唐 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⒊官名。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⒋负责接待宾客。《北齐书·祖珽传》:“时 徐君房 庾信 来聘,名誉甚高,魏朝 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卢元景 之徒并降阶摄职,
    • 19.
      合门使释义:官名。 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 20.
      同文寺释义:唐 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新唐书·百官志三》“鸿臚寺”原注:“龙朔 二年,改鸿臚寺曰同文寺,武后光宅 元年,改曰司宾寺。”参见“鸿臚寺”。

朝见(chao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朝见是什么意思 朝见读音 怎么读 朝见,拼音是cháo jiàn,朝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朝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