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水门 水门的意思
shuǐmén

水门

简体水门
繁体水門
拼音shuǐ mén
注音ㄕㄨㄟˇ ㄇ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uǐ,(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组词】: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2) 河流。【组词】:汉水。湘水。(3)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4) 液汁。【组词】:水笔。墨水。(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组词】:贴水。外水。肥水。(6) 指洗的次数。【例句】:这衣服洗过两水了。(7) 姓。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基本含义

指政治丑闻,特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因窃听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的行动而引发的丑闻。

水门的意思

水门 [shuǐ mén]

1. 水闸。

2. 临水的城门。

3. 临水的栅门。

5. 水管上的阀门。

水门 引证解释

⒈ 水闸。

《汉书·循吏传·召信臣》:“﹝ 信臣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瀆,起水门提閼凡数十处,以广溉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依北岸立水门,门广四丈,立水十丈。”
唐 杜甫 《宿江边阁》诗:“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远猷辰告而不能治一水门,长驾远驭而不能捕一劫盗,经画国常而不能理一凶政,高张筹筴而不能平一租庸。”

⒉ 临水的城门。

元 王恽 《游华不注记》:“经 会波楼 下,出水门,入废 齐 漕渠,所谓 小清河 者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一章:“队伍开拔后,他也骑马出城,却故意不出南门,而从水门出去。”

⒊ 临水的栅门。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杜少卿 ﹞清早请了 武书 来,在河房里吃了饭,开了水门,同下了船。”
亦指水上栅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其栅之插入江者,开水门以通舟,运粮不絶。”

⒋ 水管上的阀门。


国语词典

水门 [shuǐ mén]

⒈ 装置在水里,依需要来调节水势的闸门。

《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召信臣传》:「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

⒉ 设在隄上以防备水患的闸门。


水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涂释义:⒈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又称 水门。《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四岳 三涂,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人和。”⒉同“三途”。佛教语。《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新唐书·傅奕传》:“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明 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言虏求佛经》:“示之以三涂六道之苦,诱之以人天福果之説。”清 蒋士铨《临川梦·谱梦》:“情将万物羈,情把三涂繫,《小雅》《离骚》结就
    • 2.
      二十四桥释义:故址在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县 西郊。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 隋 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 韩令坤 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 在 唐 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 浊河 茶园桥 ……自 驛桥 北河流东出,有 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 山光桥。”系指 扬州 城外西自 浊河桥 茶园桥 起,东至 山光桥 止沿途所有的桥。清 李斗《扬州画舫
    • 3.
      伦敦塔释义:⒈英国古城堡。 在伦敦市内泰晤士河北岸。由占地约7公顷的庞大建筑群组成,中心为白塔,高约27米。四周围绕十三座塔,外层筑有护城壕。1140年起为王宫,历时四百多年。后曾作国家监狱。现为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⒉英国皇家要塞,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约1078年由征服者威廉一世开始在罗马城墙内侧建造一座中央城楼“白塔”(因以石灰岩建造得名)。12伦敦塔13世纪要塞向墙外扩展,形成以白塔为圆心,分内外两部分的防御要塞。惟一陆上入口在城堡西南角,当时河流还是主要通道,13世纪的水门仍经常使用。伦敦塔长期被用作国家监狱,
    • 4.
      僵落释义:枯死坠落。 《汉书·匈奴传下》:“起塞以来,百有餘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巖石,木柴僵落,谿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远,不可胜计。”颜师古 注:“僵落,谓山上树木摧折,或立死枯僵堕落者。”
    • 5.
      函枋释义:横排的木桩。枋,两柱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晋 元康 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改治石巷水门,除竖枋,更为函枋,立作覆枋。”
    • 6.
      土城释义:⒈土筑之城。《汉书·陈汤传》:“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宋史·叛臣传下·李全》:“全 走土城,官军躡之,蹂溺甚众。”⒉指以泥土筑城的游戏。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土城竹马,儿童乐也;金翠紈綺,妇人乐也。”⒊地名。汉 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美人宫,周五百九十步,陆门二,水门一,今 北坛 利里丘 土城,句践 所习教美女 西施、郑旦 宫臺也。”张宗祥 校注引《名胜志》:“今 五云门 外有 土城村、西施里,是其遗迹。”《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句践 亲送美人别居 土城,使
    • 7.
      堤阏释义:堤坝上壅水的闸板。《新唐书·于頔传》:“頔 行县,命脩復隄閼,岁获秔稻蒲鱼无虑万计。”《宋史·河渠志六》:“宣和 元年二月,臣僚言:‘江、淮、荆、汉 间,荒瘠弥望,率古人一亩十钟之地,其隄閼、水门、沟澮之迹犹存。’”
    • 8.
      怨叹释义:怨恨叹息;悲叹。《后汉书·循吏传·王景》:“后 汴渠 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 河中,兖豫 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佗役,不先民急。”唐 唐彦谦《和陶渊明<贫士>诗》之三:“松风四山来,清宵响瑶琴,听之不能寐,中有怨叹音。”宋 司马光《陈三德上殿札子》:“然自践祚以来,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廷纪纲,犹有亏缺,问里穷民,犹有怨叹。”瞿秋白《饿乡纪程》八:“淡云和积雪,像是密密诉说衷肠,怨叹生活的枯寂。”
    • 9.
      改治释义:⒈犹修改,改动。《宋书·谢庄传》:“世祖 入讨,密送檄书与 庄,令加改治宣布。”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北本《寿命品》之三,佛説偈中有‘而与罗汉等’,《泥洹》作‘量与罗汉等’,南本亦然。则南本文字上之改治,亦稍有依《泥洹》者。”⒉犹改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按桥西门之南颊文,称 晋 元康 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改治石巷水门。”
    • 10.
      水户释义:⒈临水门户。⒉开设妓院之男子。
    • 11.
      泛灧释义:⒈浮光闪耀貌。《艺文类聚》卷一引 南朝 宋 谢灵运《怨晓月赋》:“浮云褰兮收泛灧,明舒照兮殊皎洁。”唐 卢照邻《宿晋安亭》诗:“汎灩月华晓,裴回星鬢垂。”元 王恽《游华不注记》:“经 会波楼 下,出水门,入废 齐漕渠,所谓 小清河 者也。汎灧东行,运肘而北,水渐瀰漫。”明 刘基《菩萨蛮》词:“月华泛灩秋塘草,羇虫露泣芙蓉老。”⒉谓歌曲中宛转引长其声。宋 程大昌《演繁露·嘌》:“凡今世歌曲……近又即旧声而加泛灩者,名曰嘌唱。”
    • 12.
      消火栓释义:消防用水的管道上的一种装置,有出水口和水门,供救火时接水龙带用。
    • 13.
      漭漾释义:广大貌。《后汉书·明帝纪》:“汴 流东侵,日月益甚,水门故处,皆在 河 中,漭瀁广溢,莫测圻岸。
    • 14.
      顷年释义:⒈近年。《后汉书·明帝纪》:“自 汴渠 决败,六十餘岁,加顷年以来,雨水不时,汴 流东侵,日月益甚,水门故处,皆在 河 中。”唐 张九龄《敕处分举人》:“顷年策试,颇成弊风,所问既不切於时宜,所对亦何关於政事?”清 俞蛟《潮嘉风月记·丽景》:“顷年更有解事者,屏除罗綺,卧处横施竹榻、布帷、角枕,极其朴素。”⒉往年。《魏书·广陵王羽传》:“朕顷年以其人识见可取,故简司狱官,小优劣不足为差。”《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时 李永锡 亦在举中,旦 等言:‘永锡 即顷年妄陈封事被黜者。’”

水门(shuim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水门是什么意思 水门读音 怎么读 水门,拼音是shuǐ mén,水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水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