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风 文风的意思
wénfēng

文风

简体文风
繁体文風
拼音wén fēng
注音ㄨㄣˊ ㄈ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fēng fěng, ◎ 古同“讽”,讽刺。

基本含义

指作品的风格或表达方式。

文风的意思

文风 [wén fēng]

1. 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

文风潇洒。

[ style of writing; ]

2. 文化风尚。

不知哪几处文风最盛。

[ culture and preaviling practice,custom,habit,etc.; ]

文风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风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宋 韩琦 《欧阳修墓志铭》:“景祐 初,公与 尹师鲁 以古文相尚……於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清 冯桂芬 《重儒官仪》:“数年文风不日上,士习不丕变者,未之闻也。”

⒉ 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⒊ 学文的风气。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关于“舒愤懑”》:“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

⒋ 文德教化之风。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攀翰苑而思齐,傃文风而立至。”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文风销剑楯,礼物换旂裳。”
《老残游记》第七回:“我们这 东昌府,文风最著名的。所管十县地方,俗名叫做‘十美图’,无一县不是家家富足,人人絃歌。”


国语词典

文风 [wén fēng]

⒈ 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趋势。

宋·韩琦〈宋故文忠欧阳公墓志铭并序〉:「景祐初,公与尹师鲁专以古文相尚,而公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骛,众莫能及,……,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⒉ 读书的风气。

如:「江浙地区文风鼎盛,科举考试的状元出身于此者为数最多。」


文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风释义:⒈指巫、淫、乱三种恶劣风气。 《南齐书·萧赤斧传》:“嗣主不纲,穷肆陵暴,十諐毕行,三风咸袭。”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山岳崩頽,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详“三风十愆”。⒉指学风、党风、文风。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郭小川《痛悼伟大的领袖和导师》诗:“一九四二年,您为 日本 投降,做了最周密的准备,整顿三风。”⒊指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三种坏作风。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这次整风,就是整顿三风,
    • 2.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释义:文章写了一大篇,但没有接触到主题。是一种不好的文风。
    • 3.
      伉健释义:⒈谓体格强健。⒉指诗文风格遒劲。
    • 4.
      体栽释义: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裁,是指诗文的文风辞藻。
    • 5.
      侧媚释义:⒈用不正当的手段讨好别人。 ⒉形容用生僻的文词来博取世俗赞赏的不良文风。
    • 6.
      倩朗释义:谓诗文风格清丽明快。
    • 7.
      党八股释义:中国共产党 内曾存在的一种错误文风。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内容空洞,形式刻板,不许发挥。毛泽东曾用党八股比喻党内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文风。
    • 8.
      六朝文释义:指 晋、宋、齐、梁、陈、隋 六朝文体。这个时期文章专尚骈俪,讲究词藻,拘于声韵,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直至 唐 代 韩愈、柳宗元 和 宋 代 欧阳修 等人,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才扭转这种文风。参见“駢文”。
    • 9.
      华朴巧拙释义:华丽、朴实、奇巧、古拙。指各种不同的文风。
    • 10.
      华风释义:⒈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⒉浮华的文风。⒊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 11.
      古文释义:⒈泛指文言文。⒉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文风,提倡先秦和汉代所使用的散体的文言文,并把它叫做古文。⒊指春秋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即东土文字。
    • 12.
      台阁体释义:⒈明朝初年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其特点是形式雍容典雅,内容多歌功颂德。⒉即“馆阁体”
    • 13.
      多言繁称释义: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 14.
      大羹玄酒释义: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汁;玄酒,古代当酒用的水。 喻诗文风格古朴雅淡。
    • 15.
      天骨释义:⒈星相家谓天庭多奇骨者,人物杰出。 多指人的气度、格调而言。《艺文类聚》卷五十引 汉 蔡邕《荆州刺史庾侯碑》:“视(或作“朗”)鉴出於自然,英风发乎天骨。”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旻上人 天骨多奇,神情独王。”明 张煌言《春心》诗:“天骨原萧散,能消许事侵。”⒉称美诗文风骨。宋 王安石《寄慎伯筠》诗:“多为峭句不姿媚,天骨老硬无皮肤。”⒊指骏马的躯干。《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安平 赵孔曜 荐 輅 於 冀州 刺史”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曰:“然见 清河郡 内有一騏驥,拘縶后廐歷年,去 王良、伯
    • 16.
      学生腔释义:指词汇贫乏、呆板无生气的言语、文风。
    • 17.
      宫体文学释义:起源于六朝时期的文学,主要以宫体诗歌为代表,是指一种以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渐衰于初唐太宗时期。
    • 18.
      屹崒释义:⒈亦作“屹崪”。高峻貌。⒉形容诗文风格雄健。
    • 19.
      崇雅黜浮释义:指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
    • 20.
      巉刻释义:⒈险峻陡峭。⒉形容言词尖刻。⒊形容诗文风格清峭瘦硬。

文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风释义:⒈指巫、淫、乱三种恶劣风气。 《南齐书·萧赤斧传》:“嗣主不纲,穷肆陵暴,十諐毕行,三风咸袭。”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山岳崩頽,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详“三风十愆”。⒉指学风、党风、文风。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郭小川《痛悼伟大的领袖和导师》诗:“一九四二年,您为 日本 投降,做了最周密的准备,整顿三风。”⒊指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三种坏作风。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这次整风,就是整顿三风,
    • 2.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释义:文章写了一大篇,但没有接触到主题。是一种不好的文风。
    • 3.
      伉健释义:⒈谓体格强健。⒉指诗文风格遒劲。
    • 4.
      体栽释义: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裁,是指诗文的文风辞藻。
    • 5.
      侧媚释义:⒈用不正当的手段讨好别人。 ⒉形容用生僻的文词来博取世俗赞赏的不良文风。
    • 6.
      倩朗释义:谓诗文风格清丽明快。
    • 7.
      党八股释义:中国共产党 内曾存在的一种错误文风。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内容空洞,形式刻板,不许发挥。毛泽东曾用党八股比喻党内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文风。
    • 8.
      六朝文释义:指 晋、宋、齐、梁、陈、隋 六朝文体。这个时期文章专尚骈俪,讲究词藻,拘于声韵,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直至 唐 代 韩愈、柳宗元 和 宋 代 欧阳修 等人,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才扭转这种文风。参见“駢文”。
    • 9.
      华朴巧拙释义:华丽、朴实、奇巧、古拙。指各种不同的文风。
    • 10.
      华风释义:⒈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⒉浮华的文风。⒊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 11.
      古文释义:⒈泛指文言文。⒉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文风,提倡先秦和汉代所使用的散体的文言文,并把它叫做古文。⒊指春秋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即东土文字。
    • 12.
      台阁体释义:⒈明朝初年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其特点是形式雍容典雅,内容多歌功颂德。⒉即“馆阁体”
    • 13.
      多言繁称释义: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 14.
      大羹玄酒释义: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汁;玄酒,古代当酒用的水。 喻诗文风格古朴雅淡。
    • 15.
      天骨释义:⒈星相家谓天庭多奇骨者,人物杰出。 多指人的气度、格调而言。《艺文类聚》卷五十引 汉 蔡邕《荆州刺史庾侯碑》:“视(或作“朗”)鉴出於自然,英风发乎天骨。”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旻上人 天骨多奇,神情独王。”明 张煌言《春心》诗:“天骨原萧散,能消许事侵。”⒉称美诗文风骨。宋 王安石《寄慎伯筠》诗:“多为峭句不姿媚,天骨老硬无皮肤。”⒊指骏马的躯干。《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安平 赵孔曜 荐 輅 於 冀州 刺史”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曰:“然见 清河郡 内有一騏驥,拘縶后廐歷年,去 王良、伯
    • 16.
      学生腔释义:指词汇贫乏、呆板无生气的言语、文风。
    • 17.
      宫体文学释义:起源于六朝时期的文学,主要以宫体诗歌为代表,是指一种以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渐衰于初唐太宗时期。
    • 18.
      屹崒释义:⒈亦作“屹崪”。高峻貌。⒉形容诗文风格雄健。
    • 19.
      崇雅黜浮释义:指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
    • 20.
      巉刻释义:⒈险峻陡峭。⒉形容言词尖刻。⒊形容诗文风格清峭瘦硬。

文风造句

1.青年作家要学习老一辈作家那种严谨不苟、惜墨如金的文风

2.尽管外面闹翻了天,他在屋子里依然文风不动,照旧读他的书。

3.写文章要提倡鲜明、准确、生动的文风,反对故意堆砌词藻,华而不实。

4.鲁迅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的文风,就是春秋笔法的再现。

5.我们都喜欢他开门见山的文风

6.辛壬癸甲邑人捷春秋闱者,指不胜屈,文风几为嘉郡冠。

7.推销员把玻璃钢碗在水泥地上狠摔了几下,那碗竟然文风不动,从而吸引了许多顾客。

8.尽管外面闹翻了天,他在屋里仍然文风不动,照旧读他的书。

9.断章取义,无限上纲,是一种恶劣的文风

10.先前他主要学习的是孙犁的写作手法,如今从文风上看,他已脱胎换骨,能自成一家了。

11.鲁迅先生的文风很洗练。

12.有些文章真是装腔作势,令人难以卒读,实该大扫此种不良文风

13.导游说的话可多了。主要是介绍所去地方的人文风景,名胜古迹。好吃的及住所。

14.李教授惊才绝艳,文风自成一家。

15.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深不可测的精神风景,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

文风(wenf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风是什么意思 文风读音 怎么读 文风,拼音是wén fēng,文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