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班朝 班朝的意思
bāncháo

班朝

简体班朝
繁体
拼音bān cháo
注音ㄅㄢ ㄔ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n,(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组词】:排班。按部就班。(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组词】: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组词】:早班。下班。值班。班房。(5) 定时开行(xíng)的。【组词】:班车。班机。班期。(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7) 调回或调动(军队)。【组词】:班师。班兵。(8) 古同“斑”,杂色。(9) 姓。

cháo zhāo,(1) 早晨。【组词】: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组词】:今朝。明朝。(1) 向着,对着。【组词】: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组词】: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组词】: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组词】:朝代。唐朝。(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6) 姓。

基本含义

指班级或团体内部的争斗或权力斗争。

班朝的意思

班朝 [bān cháo]

1. 谓整肃朝班。

班朝 引证解释

⒈ 谓整肃朝班。

《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孔颖达 疏:“班,次也;朝,朝廷也。次谓司士正朝仪之位次也。”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疏》:“重以班朝待典,饰令详仪。”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天聪 六年,行新定朝仪; 崇德 元年,行太庙荐新礼……八年,定内外相见礼,此我朝班朝肃庙之始。”


班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廊下食释义:即廊餐。宋 王溥《唐会要·廊下食》:“贞观 四年十二月詔,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宋 王溥《唐会要·廊下食》:“贞元 二年九月,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给。”参见“廊餐”。
    • 2.
      招捉释义:⒈招降捕捉。 宋 赵昇《朝野类要·班朝》:“军头引见司等子驱拥有罪之人朝见也。向来 绍兴 末年,四川 宣抚司管押到招捉北界伪知 虢州 完颜守能,知 商州 折可直,尝如此。”⒉招亲;婚聘。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一出:“出得几多钱,招捉那状元为姻眷。”
    • 3.
      望参释义:⒈谓官员每月十五日参朝。《通典·礼三十》:“神龙 元年四月十四日,初令文武官五品以上,每朔、望参日陞殿食。”⒉宋 代对六参的称谓。宋 赵昇《朝野类要·班朝》:“六参,又名望参,谓一五日之常礼也。在京大小职事及不釐务官,趁赴望参,不得连三次请假。”参见“六参”。
    • 4.
      班朝释义:谓整肃朝班。 《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孔颖达 疏:“班,次也;朝,朝廷也。次谓司士正朝仪之位次也。”南朝 宋 谢庄《上封禅仪注疏》:“重以班朝待典,饰令详仪。”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天聪 六年,行新定朝仪;崇德 元年,行太庙荐新礼……八年,定内外相见礼,此我朝班朝肃庙之始。”
    • 5.
      班朝録释义:记载朝中官员职位、姓名的册子。宋 洪迈《容斋三笔·郎官员数》:“绍熙 四年冬,客从中都来,持所抄《班朝録》一编相示,盖朝士官职姓名也。”

班朝(banch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班朝是什么意思 班朝读音 怎么读 班朝,拼音是bān cháo,班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班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