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德举 德举的意思

德举

简体德举
繁体德舉
拼音dé jǔ
注音ㄉㄜˊ ㄐ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é,(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组词】: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2) 心意,信念。【组词】:一心一德。(3) 恩惠。【组词】: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4) 姓。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基本含义

指品德高尚的人在举止言语中表现出来的善行和美德。

德举的意思

德举 [dé jǔ]

1. 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德举 引证解释

⒈ 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若使 賁 高 延陵 之风,臣忘 子臧 之节,是废德举,岂曰能贤。”
《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杨伯峻 注:“穆公 之意,盖以让国是德, 宣公 以国让於己,己亦让位於人,是光昭先君之德举。己不让,则是废弃此德举。”


德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结盟国家释义: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铁托、尼赫鲁、苏加诺、纳赛尔等倡导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有25个国家出席。至1996年,不结盟国家增至113个。
    • 2.
      德举释义: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南朝 梁 任昉《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若使 賁 高 延陵 之风,臣忘 子臧 之节,是废德举,岂曰能贤。”《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杨伯峻 注:“穆公 之意,盖以让国是德,宣公 以国让於己,己亦让位於人,是光昭先君之德举。己不让,则是废弃此德举。”
    • 3.
      衮章释义:⒈衮衣上的纹样。借指衮衣。《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詔给温明秘器,歛以衮章,备九命之礼。”吕向 注:“衮章,龙服也。”《新唐书·车服志》:“季夏迎气,龙见而雩,如之何可服?故歷代唯服衮章。”⒉借指三公。《陈书·孔奂传》:“奂 曰:‘衮章之职,本以德举,未必皇枝。’”《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三公一命。衮,命服,身之章也。”宋 司马光《谢校勘启》:“各适其器,不遗众才。顾眄所加,人增大吕之重;议论所与,世剧衮章之荣。”
    • 4.
      颠危释义:⒈倾侧翻转。《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分 交州 置 广州,俄復旧”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宋 范仲淹《赴桐庐郡淮上遇风》诗之一:“舟楫颠危甚,蛟黿出没多。”清 戴名世《盲者说》:“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⒉覆灭。《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李丰 等﹞将以倾覆宗室,颠危社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⒊颠困艰危。明 何孟春《馀冬序

德举(de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德举是什么意思 德举读音 怎么读 德举,拼音是dé jǔ,德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德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