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 [shǒu fǔ]
1. 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
首辅 引证解释
⒈ 明 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 嘉靖、隆庆 和 万历 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 清 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
引《明史·徐溥传》:“刘吉 罢, 溥 为首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下官 马士英,官居首辅,权握中枢;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养体,儘咱吐气扬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
首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台释义:指三台星中的上阶二星。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其上阶二星,上星象征天子,下星象征女主;又称天柱星,象征三公之位。见《晋书·天文志》。故以“元台”喻天子、女主或首辅。
- 2.
土族语释义: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十三世纪记录蒙古语的文献中出现的首辅音h(现代蒙古语已经失落),在土族语中主要是f﹝f﹞或h﹝x﹞。由于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失落而形成了词首复辅音。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较多。
- 3.
帘官释义: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内外帘官及京兆闈新中举子,军流降革至数十人之多,可谓科场大狱矣。”《儒林外史》第六回:“今科几位帘官,都是少年进士,专取有才气的文章。”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 4.
注籍释义:⒈记录之簿册。《后汉书·杨赐传》:“后帝徙 南宫,閲録故事,得 赐 所上 张角 奏及前侍讲注籍,乃感悟。”李贤 注:“所注之籍録。”⒉指登记入册。《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东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诈病,遣外医巫,在所检占诸属名,并取病身。”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⒊古代朝臣受弹劾,情节较重者,在家听候处理。同时在家门上贴“注籍”两字,以避免与人往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他没有看见首辅 薛国观,明白他是因为受了弹劾,‘注籍’在家。”⒋谓登录在册,在家
- 5.
紫繮释义:紫色的马缰绳。清 代对皇室近支和有功的高级官员特许乘马用紫缰,以示恩宠。清 洪昇《长生殿·合围》:“双手把紫繮轻挽,骗上马,将盔缨低按。”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乾隆 朝故相 和珅,贵为首辅,爵封上公,子尚公主,凡一切龙褂、紫繮、双翎寳顶,茂典殊荣,靡不崇备。”清 魏源《圣武记》卷九:“尽夺世职、紫繮、孔雀翎,戴罪立功。”
- 6.
败官释义:败坏官职。谓居官不法。《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 沉鍊 ﹞抗疏纠首辅 严嵩,其词甚峻。嵩 力辩,谓 鍊 作县败官调简,今知京察必处,以故建言,祈免黜幽。”
- 7.
首辅释义:明 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 和 万历 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清 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明史·徐溥传》:“刘吉 罢,溥 为首辅。”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下官 马士英,官居首辅,权握中枢;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养体,儘咱吐气扬眉。”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