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乌衣巷释义:地名。在今 南京市 秦淮河 南。三国 吴 时在此置 乌衣营,以士兵著乌衣而得名。东晋 时 王 谢 等望族居此,因著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有往来者云:‘庾公 有东下意。’或谓 王公 曰:‘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 曰:‘我与 元规 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 乌衣,何所稍严?’”刘孝标 注引 山谦之《丹阳记》:“乌衣 之起,吴 时 乌衣营 处所也。江 左 初立,琅玡 诸 王 所居。”《晋书·纪瞻传》:“厚自奉养,立宅於 乌衣巷,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翫焉。”唐 刘
- 2.
井卤释义:谓井水味咸。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病井滷生物瘠。” 赵仁举 注:“忧井水咸,生物不丰茂。”
- 3.
井闾释义:⒈市井,里巷。唐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近楼臺井閭点画察。”赵仁举 注:“近则楼臺井邑点画之间皆可察见。”⒉村落。《唐书·杜牧传》:“井閭阡陌,仓廪财赋,果自治乎?”《宋史·薛向传》:“吏持斧四出伐木,无问井閭丘陇,民不敢诉。”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二:“尝登所谓北渚之址,则羣峰屹然,列于祠上,城郭井閭,皆在其下。”⒊故里;邻里。宋 梅尧臣《上马和公议》诗:“井閭已是经时隔,亲旧全如远别来。”清 钮琇《觚賸续编·总戎佳论》:“嚮者捐亲戚,背井閭,藐是一身,远游万里。”《清史稿·礼志三》:“民间报
- 4.
坑冶释义:唐 宋 以来称金属矿藏的开采与冶炼。 亦泛指矿藏。《宋史·徽宗纪一》:“﹝ 崇寧 三年二月﹞庚申,令天下坑冶金银復尽入内藏。”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一:“生财有道,不在坑冶,况厉民以为益乎?”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惟 天僖 末,岁入银八十八万三千餘两……或出自商旅,或来自外夷,非尽坑冶之数。”章炳麟《定版籍》:“凡诸坑冶,非躬能开浚硩采者,其多寡阔狭,得恣有之,不以露田园池为比。”
- 5.
市利释义:⒈贸易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赵岐 注:“罔取市利。”《商君书·外内》:“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汉 桓宽《盐铁论·园池》:“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国家也。”⒉牟取利益。三国 魏 潘勗《拟连珠》:“臣闻媚上以市利者,臣之常情,主之所患。”宋 周密《齐东野语·王魁传》:“康侯 既死,有妄人託 夏噩 姓名作《王魁传》,实欲市利於少年狎邪辈。”
- 6.
开浚释义:⒈亦作“开濬”。开掘疏浚。《朱子语类》卷四一:“且仁譬之水,公则譬之沟渠,要流通此水,须开浚沟渠,然后水方流行也。”《元典章·户部九·劝农》:“各处官司常加晓諭,相地开濬,使水归,毋令互相渰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往常职道晋省,看见 南京 城里的河道也淤塞的了不得,其实也很可以开浚,那土就怕要用不完了。”《清史稿·河渠志四》:“前奉諭旨,开濬省城 乾涯河。”⒉挖掘;开采。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凡诸坑冶:非躳能开浚硩采者,其多寡阔陿,得恣有之,不以露田园池为比。”⒊比喻开导。《辛亥革命
- 7.
掇送释义:⒈打发。宋 张镃《昭君怨·园池夜泛》词:“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宋 李弥逊《声声慢·木犀》词:“更被秋光掇送,微放些月照,着阵风吹,恼杀多情。”清 褚人穫《坚瓠补集·刘武城词》:“笑你腹便便,几见把穷愁掇送。”⒉催逼;推送。宋 姜夔《点绛唇》词:“月落潮生,掇送 刘郎 老。”元 邵亨贞《点绛唇》词:“万里风埃,掇送流年度。”
- 8.
新篁释义:新生之竹。亦指新笋。唐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诗之三:“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叶葱奇 注引《笋谱》:“笋,一名新篁。”宋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霜筠亭》:“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岁寒姿。”明 高濂《玉簪记·谭经》:“真个可爱可爱,只少四个丈夫,同赏新篁池阁。”
- 9.
时果释义:应时的水果。《北史·庾业延传》:“鄴 旧有园池,时果初熟,丞吏送之,岳(业延)不受。”《旧唐书·王琚传》:“中宫亦使尚宫就 琚 宅问讯 琚 母,时果珍味賚之,助其甘旨。”唐 韩愈《祭女挐子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然於第四小娘子 挐子 之灵。”
- 10.
汙宫释义:亦作“汚宫”。 谓掘毁罪犯的住宅。唐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发士筑臺为拒,几附於污宫。”宋 王禹偁《拟追封建成元吉为巢王息王制》:“岂可尚议污宫,仍除属籍!”明 陈子龙《平陵东》诗:“汚宫荐棘虽无成,天下始知称 汉 兵。”汚,一本作“洿”。参见“污池”。
- 11.
王翦置田释义:战国 时 秦 将 王翦 率六十万人伐 楚,秦王 送至 灞上。临别,翦 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又五度遣使请善田。人或责其乞请太过,翦 曰:“不然。夫 秦王 怚而不信人,今空 秦国 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 秦王 坐而疑我邪?”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用为大臣自污以保身的典实。
- 12.
理所释义:⒈衙署;办公处所。唐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絳 即东雍,为守理所。”《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四》:“甲寅,移 泰州 理所於 满城县。”⒉泛指治事之所。《太平广记》卷六一引《集仙录·王妙想》:“九曰 行化峰,下有宫闕,各为理所。”⒊治刑狱之所。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五:“﹝ 王孝先 等﹞为大理卿……数年以来,锻鍊刑狱,至二万二千餘事,而诉理所纔八百餘事。”⒋犹言理之所在。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听聪视明,一似 尧 禹;生知法式,动得理所。”
- 13.
草莱释义:⒈犹草莽。杂生的草。《南史·孔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翦。”宋 叶适《代人上书》:“夺农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莱随长。”清 周亮工《介寿以胡彦远见慰札子相示却寄》诗:“一亩田中尽草莱,旅堂经岁不曾开。”⒉指荒芜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两三年内 宛 洛 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宛
- 14.
荐草释义:茂盛的牧草。 《管子·八观》:“荐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尹知章 注:“荐,茂草也。”汉 桓宽《盐铁论·园池》:“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越睒 之西,多荐草,产善马,世称 越睒 骏。”清 周亮工《泪》诗:“纆徽连雨湿,荐草滴霜残。”
- 15.
衲衣释义:⒈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唐 贾岛《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清 黄景仁《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⒉代称僧人。宋 梅尧臣《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 16.
诡姽释义:怪异与美好。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昼夜漏刻,诡姽绚化。”
- 17.
风虫释义:⒈风中的虫。 宋 梅尧臣《寄题绛守园池》诗:“苍官屭槐朋在庭,风虫日鸟声嚶嚀。”⒉蟹腹中的寄生虫。宋 傅肱《蟹谱·风虫》:“蟹之腹有风虫,状如木鳖子而小,色白,大发风毒。”⒊俗称牙虫。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揩牙方》:“折 年逾九十,牙齿都不疏豁,亦无风虫。”
- 18.
麻枲释义:⒈即麻。《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⒉指麻的种植、纺绩之事。《吕氏春秋·上农》:“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汉 桓宽《盐铁论·园池》:“田野闢,麻枲治。”宋 陈造《财昏》诗:“西家女三十,闭户事麻枲。”⒊指麻布之衣。《西京杂记》卷二:“公孙弘 内服貂蝉,外衣麻枲。”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先生闻乐,喜金丝乎?喜瓦缶乎?入市,买锦绣乎?买麻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