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地学 地学的意思
xué

地学

简体地学
繁体地學
拼音dì xué
注音ㄉ一ˋ ㄒㄩ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基本含义

地学是指地理学,研究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地学的意思

地学 [dì xué]

1. 地球科学的简称。

此地学不刊之说也。——[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geoscience;]

地学 引证解释

⒈ 原指地理学或地质学。今为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海洋学、大气物理学、自然资源考察等的统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所谓地学者,以地舆为纲,而一切测量、经纬、种植、车舟、兵阵诸艺,皆由地学以推至其极者也。”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此外还有所谓格致、地学、金石学……但是还得声明:后两项,就是现在之所谓地质学和矿物学。”


地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仇货释义:敌对国家的商品和货物。 瞿秋白《乱弹·“铁流”在巴黎》:“巴黎 的报纸、书籍……似乎不在‘仇货之列’。”巴金《家》八:“据说这两年来学生太爱闹事了,今天检查仇货,明天示威游行。”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努力于宣传及抵制仇货的工作。”
    • 2.
      修行释义:佛教徒或道教徒虔诚地学习教义,并照着教义去实行:出家修行。
    • 3.
      修道释义:宗教徒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且把它贯彻在自己的行动中。
    • 4.
      刊授教育释义:一种社会助学的新形式。由刊授单位编写和寄发系统的教材、讲义和各种辅导材料,帮助学员自学,并适当进行面授,使学员系统地、有计划地学好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并通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文凭。
    • 5.
      博习释义:⒈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 《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梁启超《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⒉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宋 叶适《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⒊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 6.
      哑哑学语释义: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 7.
      地学夏令营释义:中小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的地学科技活动。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与探索。以野外活动为主,常涉及山、川、湖、海、石洞、矿产等知识,和旅游联系较密切,是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科学普及活动。
    • 8.
      地球科学释义:研究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学、水文学和空间物理学等。也叫地学。
    • 9.
      基础科学释义: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一般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六大类。是应用科学的理论基础。
    • 10.
      宿习释义:⒈谓长久地学习积累。⒉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⒊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⒋旧日的积习。
    • 11.
      强学释义:亦作“彊学”。 勤勉地学习。
    • 12.
      慎思笃行释义: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 “慎思笃行”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
    • 13.
      拒俄运动释义:清末中国人民反对沙俄侵占东北的爱国运动。1902年清政府与沙俄订约,规定侵占东北的俄军分三期撤走。次年沙俄违约不撤,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留日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准备上前线抗击沙俄。上海民众召开拒俄大会,北京等地学生也纷纷集会抗议。后遭到清政府镇压。
    • 14.
      携手接武释义:比喻跟别人亦步亦趋地学。
    • 15.
      敦诗说礼释义: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 16.
      杂学旁收释义:杂学旁收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积累知识
    • 17.
      杂学释义:⒈杂乱的学说。⒉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⒊《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⒋杂乱地学。
    • 18.
      浆壶释义:水壶。 《北史·游明根传》:“明根 幼年遭乱,为 櫟阳 王氏 奴。主使牧羊,明根 以浆壶倩人书字路边,书地学之。”
    • 19.
      牙牙学语释义: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幼儿的早期教育从牙牙学语阶段开始。
    • 20.
      画地释义:⒈在地上画界线。 《孙子·虚实》:“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⒉以手或物划于地上。《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 好方士,方士皆以术见。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巖。”《宋史·欧阳修传》:“四岁而孤,母 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⒊指以手或物在地上画形或写字。《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蚡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 魏其、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说郛》卷七三引 唐 韦续《书诀墨薮》:“钟繇 教其子

地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仇货释义:敌对国家的商品和货物。 瞿秋白《乱弹·“铁流”在巴黎》:“巴黎 的报纸、书籍……似乎不在‘仇货之列’。”巴金《家》八:“据说这两年来学生太爱闹事了,今天检查仇货,明天示威游行。”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努力于宣传及抵制仇货的工作。”
    • 2.
      修行释义:佛教徒或道教徒虔诚地学习教义,并照着教义去实行:出家修行。
    • 3.
      修道释义:宗教徒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且把它贯彻在自己的行动中。
    • 4.
      刊授教育释义:一种社会助学的新形式。由刊授单位编写和寄发系统的教材、讲义和各种辅导材料,帮助学员自学,并适当进行面授,使学员系统地、有计划地学好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并通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文凭。
    • 5.
      博习释义:⒈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 《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梁启超《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⒉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宋 叶适《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⒊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 6.
      哑哑学语释义: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 7.
      地学夏令营释义:中小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的地学科技活动。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与探索。以野外活动为主,常涉及山、川、湖、海、石洞、矿产等知识,和旅游联系较密切,是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科学普及活动。
    • 8.
      地球科学释义:研究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学、水文学和空间物理学等。也叫地学。
    • 9.
      基础科学释义: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一般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六大类。是应用科学的理论基础。
    • 10.
      宿习释义:⒈谓长久地学习积累。⒉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⒊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⒋旧日的积习。
    • 11.
      强学释义:亦作“彊学”。 勤勉地学习。
    • 12.
      慎思笃行释义: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 “慎思笃行”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
    • 13.
      拒俄运动释义:清末中国人民反对沙俄侵占东北的爱国运动。1902年清政府与沙俄订约,规定侵占东北的俄军分三期撤走。次年沙俄违约不撤,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留日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准备上前线抗击沙俄。上海民众召开拒俄大会,北京等地学生也纷纷集会抗议。后遭到清政府镇压。
    • 14.
      携手接武释义:比喻跟别人亦步亦趋地学。
    • 15.
      敦诗说礼释义: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 16.
      杂学旁收释义:杂学旁收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积累知识
    • 17.
      杂学释义:⒈杂乱的学说。⒉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⒊《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⒋杂乱地学。
    • 18.
      浆壶释义:水壶。 《北史·游明根传》:“明根 幼年遭乱,为 櫟阳 王氏 奴。主使牧羊,明根 以浆壶倩人书字路边,书地学之。”
    • 19.
      牙牙学语释义: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幼儿的早期教育从牙牙学语阶段开始。
    • 20.
      画地释义:⒈在地上画界线。 《孙子·虚实》:“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⒉以手或物划于地上。《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 好方士,方士皆以术见。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巖。”《宋史·欧阳修传》:“四岁而孤,母 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⒊指以手或物在地上画形或写字。《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蚡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 魏其、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说郛》卷七三引 唐 韦续《书诀墨薮》:“钟繇 教其子

地学造句

1.他正一心一意地学外语。

2.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一志地学习。

3.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懂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盲目地学习就容易犯东施效颦一样的错。

4.古人尚能刺股悬梁,孜孜不倦地学习,难道我们就不能发奋读书吗?

5.外地的学生和本地学生要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6.我夜以继日地学习,不到两周就跳到六年级了。

7.他在青少年时期焚膏继晷,如饥似渴地学习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技术,决心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9.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10.小明每天都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更是手不释卷,所以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因为成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11.爸爸说:“不要旁敲侧击的投机学习,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做人。”。

12.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还是踏踏实实地学习吧。

13.尽管我非常努力地学习,可是这次成绩还是不理想。

14.虽说设计装修我不懂,可是照猫画虎地学学别人家还是没问题的。

15.虽说如何合理设计装修我不懂,可是照猫画虎地学学别人家还是没问题的。

16.要想学习好,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要讲究科学地学习方法,才能得偿所愿。

17.自从他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后,便鼎铛有耳地学起来。

18.他一吃完饭就一言不发地回到他的房间,像以前一样努力地学习。

19.慢慢地学会了包容与体谅,善待和妥协,也许走到一起的时候。

20.他专心致志地学习,没有什么东西能使他分心。

地学(dix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地学是什么意思 地学读音 怎么读 地学,拼音是dì xué,地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地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