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滪堆 [yàn yù duī]
1. 亦作“滟滪堆”。
3. 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在四川省奉节县东。
滟滪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灩澦堆”。 长江 瞿塘峡 口的险滩。在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引唐 李白 《长干行》之一:“十六君远行, 瞿塘 灧澦堆。”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灩澦堆,周回二十丈,在 夔州 西南二百步 蜀江 中心 瞿塘峡 口。冬水浅,屹然露百餘尺。夏水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进。谚曰:‘ 灩澦 大如马, 瞿塘 不可下; 灩澦 大如鱉, 瞿塘 行舟絶; 灩澦 大如龟, 瞿塘 不可窥; 灩澦 大如襆, 瞿塘 不可触。’”
唐 杜甫 《所思》诗:“故凭 锦水 将双泪,好过 瞿塘 灧澦堆。”
国语词典
滟滪堆 [yàn yù duī]
⒈ 地名。在四川省奉节县东十里瞿塘峡口。巉崖矗立江中,堆旁水势湍急,湍成漩涡,往往为舟行之患。
滟滪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沈牛释义:⒈亦作“沉牛”。即水牛。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三:“乘沉牛以济溺渊,策驥足以度流沙。”⒉谓古代沉牛于水,以祭川泽。唐 杜甫《滟滪堆》诗:“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⒊指 战国 秦 李冰 沉石犀以厌水精之处。唐 骆宾王《畴昔篇》:“长途看束马,平水见沉牛。”陈熙晋 笺注:“《水经注·江水篇》:‘西南 石牛门 曰 市桥。吴 汉 入 蜀,自 广都 令轻骑先往焚之。桥下谓之石 犀渊。李冰 昔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 石犀渠 於 南江,命之曰 犀牛里,后转犀牛二头,一头在府市 市桥 门,一头沉之於渊也。’”
- 2.
滟滪释义:亦作“灩澦”。即 滟滪堆。
- 3.
滟滪滩释义:亦作“灩澦滩”。 即 滟滪堆。陈蜕《侠少年》诗:“灩澦滩 前浮急水,燕支山 上立斜暉。”参见“灧澦堆”。
- 4.
灧滪滩释义:亦作“灩澦滩”。即 滟滪堆。陈蜕《侠少年》诗:“灩澦滩 前浮急水,燕支山 上立斜暉。”参见“灧澦堆”。
- 5.
瞿唐峡释义:亦作“瞿塘峡”。峡名。为 长江 三峡 之首。也称 夔峡。西起 四川省 奉节县 白帝城,东至 巫山 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 西蜀 门户。峡口有 夔门 和 滟滪堆。
- 6.
逼窄释义:⒈犹狭窄。 宋 苏轼《滟滪堆赋》:“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於一盃。”郭沫若《沸羹集·序我的诗》:“河从上游很逼窄的山谷冲破出来,初次达到比较宽的天地。”⒉狭隘,不宽敞。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京师住宅既偪窄,市上又多粪秽。”清 戴名世《己卯行书小题序》:“或为单辞隻字,偪窄崎嶇,法有所难施。”清 黄子云《舟行望南韶诸山》诗:“出关青不断,天地日偪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