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耻 国耻的意思
guóchǐ

国耻

简体国耻
繁体國恥
拼音guó chǐ
注音ㄍㄨㄛˊ ㄔ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chǐ, ◎ 羞愧,羞辱。【组词】:羞耻。雪耻。奇耻大辱。耻笑。耻骂。

基本含义

指国家所遭受的耻辱和屈辱。

国耻的意思

国耻 [guó chǐ]

1. 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是中国的国耻。
不忘国耻。
清雪国耻。

[national humiliation;]

国耻 引证解释

⒈ 国家所蒙受的耻辱。

《礼记·哀公问》:“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
《后汉书·刘虞传》:“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勠力,尽心王室。”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未报父讎,未雪国耻。”
清 黄遵宪 《大狱》诗之一:“国耻诚难雪,何讎到匹夫。”


国语词典

国耻 [guó chǐ]

⒈ 国家所蒙受的耻辱。

《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国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国耻释义:因外国的侵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如割地、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洗雪国耻。
    • 2.
      宫官释义:⒈太子属官。犹言宫僚。《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高祖 ﹞又遣礼部尚书 李纲、民部尚书 郑善果 俱为宫官,与参谋议。”《宋史·燕懿王德昭传》:“宫官 吴申 为御史,荐其学行,命试学士院,累詔不赴。”明 陈耀文《天中记·赞善》:“先谏官言 白居易 初授左赞善大夫,盗杀宰相 武元衡,居易 首上疏论其寃,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諫职,不当先諫官言事。”⒉宫中女官。《新唐书·高宗纪》:“﹝ 上元 二年八月﹞丁酉,詔妇人为宫官者岁一见其亲。”⒊宦官,太监。唐 韩愈《丰陵行》:“羣臣杂沓驰后先,宫官穰穰
    • 3.
      愤气释义:⒈怒气;激愤不平之气。 汉 徐干《中论·慎所从》:“有一 范增 既不能用,又从而疑之,至令愤气伤心,疽发而死。”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但恐愤气未销,上衝穹昊,伏乞宣赐中书门下,追赠进士及第,各赠补闕、拾遗,见存明代。”明 陈子龙《出自蓟北门行》:“少年下马听,愤气横戈矛。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郭沫若《水平线下·湖心亭》:“我愤气冲冲地先跑下楼去了,她在楼上抢着辩驳。”⒉悲怆之情。晋 赵至《与嵇茂齐书》:“顾影中原,愤气云踊;哀物悼世,激情风烈。”⒊气愤。丁玲《太阳照在
    • 4.
      洗雪释义:除掉(耻辱、冤屈等):洗雪国耻。
    • 5.
      西口释义:⒈指 山西省 长城 诸口。以别于“北口”。⒉张家口 的别称。 老舍 《赵子曰》第一:“他的皮袍,从‘霜降’穿过‘五七国耻纪念日’,半尺来长的雪白麦穗,地道 西口 老羊皮。”
    • 6.
      资敬释义:语出《孝经·士》:“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谓用尊敬父亲的态度尊敬君王。《宋书·武帝纪上》:“公命世英纵,藏器待时,因心资敬,誓雪国耻,慨愤陵夷,诚发宵寐。”《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义在资敬,情同布衣。” 吕延济 注:“义在用谨敬之心与君相亲。” 唐玄宗 《<孝经>序》:“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

国耻(guoc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耻是什么意思 国耻读音 怎么读 国耻,拼音是guó chǐ,国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