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歌 [yuè gē]
1. 乐曲与歌曲。
英[ music and song; ]
2. 特指带伴奏的歌唱。
英[ accompanied songs; ]
乐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乐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亦泛指歌曲。
引《仪礼·大射礼》“乃歌《鹿鸣》三终” 汉 郑玄 注:“《鹿鸣》,《小雅》篇也。人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燕,讲道脩政之乐歌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世皆谓 平甫 之诗宜为乐謌,荐之郊庙。”
《宋史·乐志一》:“至 唐 有事太庙,每室乐歌异名。”
国语词典
乐歌 [yuè gē]
⒈ 音乐及歌曲,合称为「乐歌」。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
乐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府诗释义:古诗的一种体裁。 可入乐歌唱。
- 2.
乐生释义:⒈古代祭祀典礼中奏乐歌舞的人员。 ⒉指战国燕将乐毅。⒊谓以生为乐。
- 3.
乐謌释义:见“乐歌”。
- 4.
乐语释义:⒈谓乐歌的理论。⒉文体名。
- 5.
乐颂释义:颂乐。 王朝祭祀的乐歌。
- 6.
九歌释义:⒈古代乐曲。 相传为 禹 时乐歌。《左传·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楚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王逸 注:“《九歌》,九德之歌,禹 乐也。”一说天帝乐名。《山海经·大荒西经》:“开(即 启)上三嬪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郭璞 注:“皆天帝乐名也,开 登天而窃以下用也。”⒉泛指各种乐章。《汉书·礼乐志》:“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効欢虞 泰一。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唐 张说《唐封泰山乐章·豫和三》:“九歌叙,万舞翔。”
- 7.
九渊释义:⒈深渊。 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汉贾谊《吊屈原文》:“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晋葛洪《抱朴子·清鉴》:“掇怀珠之蚌於九渊之底,指含光之珍於积石之中。”清唐甄《潜书·抑尊》:“於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於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於九渊。”⒉古乐歌名。
- 8.
五茎释义:⒈相传为颛顼时乐歌名。⒉犹五形。
- 9.
倚歌释义:⒈谓倚靠物体而歌。⒉谓以乐器为歌声伴奏。⒊古代乐歌的一种。其伴奏有鼓吹而无弦乐。
- 10.
倡家释义:⒈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传》:“﹝ 武宣卞皇后 ﹞本倡家,年二十,太祖 於 譙 纳后为妾。”⒉称妓女。唐 崔颢《渭城少年行》:“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壶清酒就倡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这是掌书仙的故事,乃是倡家第一个好门面话柄。”
- 11.
八阕释义:古代的八种乐歌。
- 12.
六御释义:亦作“六驭”。指天子的车驾。语出《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唐 杜审言《扈从出长安应制》诗:“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南郊乐歌》:“四金耸衞,六驭齐轮。”
- 13.
凯声释义:胜利的乐歌声。
- 14.
凿井得铜奴得翁释义: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 汉 应劭《风俗通》:“河南 平阴 庞俭,本 魏郡 鄴 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 俭 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餘万,遂温富。俭 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餘,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賔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説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説不可道也。穷誌(詰)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 鄴 时,在 富乐里 宛西,妇 艾氏 女,字 阿横,大儿字 阿嶷,
- 15.
北声释义:北方的音乐,北方的乐歌。
- 16.
北歌释义: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歌。
- 17.
十五国风释义:即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
- 18.
升歌释义:谓祭祀、宴会登堂时演奏乐歌。
- 19.
反反释义:⒈慎重、和善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反反。”郑玄 笺:“反反,言重慎也。”陆德明 释文:“反如字。《韩诗》作昄昄,音蒲板反,善貌。”《诗·周颂·执竞》:“降福简简,威仪反反。”郑玄 笺:“反反,顺习之貌。”⒉衍伸貌。清 龚自珍《同年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献侑神之乐歌》:“圣源既远,其流反反。”
- 20.
和声署释义:本为 明 代之教坊司,清 雍正 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