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侯甸 侯甸的意思
hòudiàn

侯甸

简体侯甸
繁体
拼音hòu diàn
注音ㄏㄡˊ ㄉㄧ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òu hóu,(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组词】: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3) 姓。(1) 〔闽侯〕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diàn tián shèng,(1)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2) 田野的出产物。【例句】:“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3) 治理。 ◎ 古同“畋”,打猎。 ◎ 古同“乘”,古代划分田、里的名称。

基本含义

指官员或权贵在官场中争夺地位或争权夺利。

侯甸的意思

侯甸 [hòu diàn]

1. 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

侯甸 引证解释

⒈ 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参见“九服”。

《书·伊训》:“伊尹 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
《后汉书·王畅传》:“郡为旧都侯甸之国,园庙出於 章陵,三后生自 新野。”
李贤 注:“五百里甸服,千里侯服。”
《南史·齐纪上》:“斯实 尚父 故藩,世作盟主,纪纲侯甸,率由旧则。”


国语词典

侯甸 [hòu diàn]

⒈ 侯服与甸服的合称。为古制中,王畿以外区域的名称。参见「五服」2.条。

《书经·伊训》:「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祇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


侯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外服释义: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后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孔 传:“於在外国侯服、甸服、男服、卫服、国伯诸侯之长。”宋 苏轼《乞留刘攽状》:“如 攽 成材,反在外服,此有志之士所宜为朝廷惜也。”清 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疏》:“准令诸夷互市,原係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
    • 2.
      廉石释义:⒈相传 汉 末 吴郡 陆绩 为 郁林 太守,罢归少行装,舟轻难以渡海,因取巨石镇之。至 吴,弃石于 娄门 之野。人称其廉,号“郁林石”。石留民间,至 明 时犹存。弘治 中巡按御史 樊祉 使人移置察院之侧,作亭覆之。命名为“廉石”。清 康熙 间 陈鹏年 为 苏州 太守,修葺郡学,将石移至郡学内,为 苏州 古迹之一。参见“鬱林石”。参阅 唐 无名氏《大唐传载》、明 侯甸《西樵野记·郁林太守石》、清 朱象贤《闻见偶录·廉石》。⒉比喻清廉的家风。清 钱谦益《陈大绶父时霖加赠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制》:“环堵萧然,坐客
    • 3.
      献臣释义:贤臣。《书·酒诰》:“予惟曰:‘汝劼毖 殷 献臣,侯甸男卫。’”孔 传:“汝当固慎 殷 之善臣信用之。”蔡沉 集传:“献臣,殷 之贤臣。”唐 方干《途中寄刘沆》诗:“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宋 洪迈《容斋续笔·昭宗相朱朴》:“梦 傅巖 而得真相,则 商 道中兴;猎 渭 滨而载献臣,则 周 朝致理。”参见“献民”。
    • 4.
      腴沃释义:肥沃;富饶。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京城之中,亭第邸店以曲巷断;侯甸之内,水陆腴沃以乡里计。”梁启超《爱国歌》之一:“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孙中山《建国方略。第一计划》:“世界他处,欲求似此广漠腴沃之地而邻近於四万万人口之中心者,真不可得矣。”
    • 5.
      邦伯释义: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书·召诰》:“命庶 殷 侯甸男邦伯。”孔 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唐 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得 结(元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仇兆鳌 注:“《唐书·元结传》:‘代宗 立,结 授著作郎,久之,拜 道州 刺史。’”宋 陈师道《寄邓州杜侍郎》诗:“请公酌此寿百年,弈弈长为此邦伯。”

侯甸(houd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侯甸是什么意思 侯甸读音 怎么读 侯甸,拼音是hòu diàn,侯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侯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