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水军 水军的意思
shuǐjūn

水军

简体水军
繁体水軍
拼音shuǐ jūn
注音ㄕㄨㄟˇ ㄐㄩ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uǐ,(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组词】: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2) 河流。【组词】:汉水。湘水。(3)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4) 液汁。【组词】:水笔。墨水。(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组词】:贴水。外水。肥水。(6) 指洗的次数。【例句】:这衣服洗过两水了。(7) 姓。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基本含义

指在网络上聚集一起,有组织地为某个特定目的而进行网络评论、点赞、发帖等活动的人群。

水军的意思

水军 [shuǐ jūn]

1. 古代在水上进行训练作战的军队。

[navy;]

水军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称水上作战的军队。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 赤壁 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 周瑜 水军所能抑挫也。”
唐 卢纶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诗:“花发登山庙,天晴閲水军。”
《宋史·洪迈传》:“宜募濒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补水军。”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荆州 水军,久不操练。”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赖汉英 ﹞专领水军,顺流下驶。”


国语词典

水军 [shuǐ jūn]

⒈ 旧时称水上作战的军队为「水军」。

《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红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
《三国演义·第七回》:「黄盖听得喊声震天,引水军杀来,正迎著黄祖。」


水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濑释义:⒈汉代将军名号。⒉指水军。⒊指下濑船。
    • 2.
      东府释义:⒈东晋、南朝 都 建业 时丞相兼领 扬州 刺史的治所。 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内。《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东府 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李善 注引《丹阳记》:“东府城,西则 简文 会稽王 时第,东则 孝文 王道子 府。道子 领 扬州,仍住先舍,故俗称 东府。”《宋书·武帝纪上》:“公还 东府,大治水军。”宋 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一:“东府 旧基留佛刹,《后庭》餘唱落船窗。”元 戴良《送钦上人》诗:“铁瓮缘 江 即 东府,璚花隔岸是 扬州。”⒉唐 宋 时指丞相府。唐 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
    • 3.
      传烽释义: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 宋 苏轼《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明 陈子龙《出自蓟州门行》:“传烽始北塞,列戍望南楼。”清 鲍鉁《范文贞公祠》诗:“当年 闽 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康有为《登万里长城》诗:“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王国维《观堂集林·敦煌汉简跋十三》:“古者传烽以多少为识,如《墨子·号令》、《杂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敌之远近者也。”
    • 4.
      凌波军释义:五代 南唐 中主 李璟 曾令各郡民众在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得胜者赏给银碗,称为打标。后尽收编为水军,号称凌波军。又 南宋 建炎 初,宰相 李纲 在 长江、淮水、黄河 设立水军,号凌波、楼船军。参阅 宋 龙袞《江南野录》、《宋史·兵志一》。
    • 5.
      周郎赤壁释义:周郎赤壁,又称武赤壁。为古赤壁之战所在地,周郎,即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统帅,吴国水军都督周瑜。
    • 6.
      弹幕演员释义:弹幕仿佛融入视频剧情的意思,不是水军的意思。
    • 7.
      斗舰释义:⒈古代大战船。⒉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资治通鉴》
    • 8.
      楼舡军释义:南宋 水军名目之一。
    • 9.
      楼船军释义:南宋 水军名目之一。 宋 王应麟《玉海·兵制·建炎楼船凌波军》:“建炎 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置水军以习水战,号‘楼船军’,从 李纲 之请也。”
    • 10.
      楼船将军释义:⒈汉 代将军名号之一。《史记·南越列传》:“元鼎 五年秋……主爵都尉 杨僕 为楼船将军,出 豫章,下 横浦。”《后汉书·南蛮传》:“﹝ 建武 ﹞十八年,遣伏波将军 马援、楼船将军 段志、发 长沙、桂阳、零陵、苍梧 兵万餘人讨之。”⒉泛指水军将领。清 林则徐《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炮声裂山杂鼓角,檣影蘸水扬旌斿。楼船将军肃鈐律,云臺 主帅精运筹。”
    • 11.
      水口释义:⒈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 《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晋 郭璞 注:“河 东 汾阴县 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其深无限,名之为瀵。”《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吕蒙 ﹞后从 权 拒 曹公 於 濡须,数进奇计,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 不能下而退。”《说岳全传》第四九回:“韩世忠 元帅带领水军十万,大小战船,已在水口扎成水寨。”柳青《狠透铁》七:“稍微粗心大意,水口的地灌得多,远处的地没水了。”⒉水上的关口要寨。《晋书·景帝纪》:“五年夏五月,吴 太傅 诸葛恪 围 新城,朝议虑其分兵
    • 12.
      水哨马释义:旧时水军用的轻便快艇。也称快哨船。
    • 13.
      水犀军释义:⒈披水犀甲的水军。⒉多借指水上劲旅。
    • 14.
      海师释义:⒈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晋 法显《佛国记》:“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餘日,粮食、水浆欲尽。”《宋书·朱脩之传》:“﹝ 脩之 ﹞泛海至 东莱,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海师望见飞鸟,知其近岸,须臾至 东莱。”《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卯,景 昼寝;鵾 语海师。”胡三省 注:“海师,习知海道者也。”清 吴伟业《临淮老妓行》:“将军自撤沿 淮 戍,不惜黄金购海师。”⒉指水军。清 顾炎武《金山》诗:“海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海师,一本作“水军”。
    • 15.
      疫气释义:疫病。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 赤壁 之役,遭离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 周瑜 水军所能抑挫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平 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二·新鬼回家》:“是时 天津 疫气流行,死者甚众。”
    • 16.
      舟兵释义:水军;水兵。《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三年春,权 復征 黄祖,祖 先遣舟兵拒军。”《宋史·王鼎传》:“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
    • 17.
      舟军释义:水军。《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八年,权 西伐 黄祖,破其舟军。”《晋书·华轶传》:“軼 遣别驾 陈雄 屯 彭泽 以距 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
    • 18.
      舟师释义:⒈水军。《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楚子 为舟师以伐 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义熙 中,刘公 西入 长安,舟师所届,次于 洛阳。”宋 戴埴《鼠璞·防海》:“舟师始於 吴 越。”清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朝廷以 定海 孤悬海中,非海道舟师不能恢復。”⒉船夫;舵手。《新唐书·王义方传》:“道 南海,舟师持酒脯请福。”明 高启《欲访李孝廉至娄江遇风而回》诗:“舟师捩柂若无力,帆势如蓬几飘转。”清 黄遵宪《八月十五夜作歌》:“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 19.
      苍兕释义:⒈传说中的水兽名。 ⒉古代掌管舟楫的官。苍兕,善奔突,能覆舟,故以此名官为警。⒊借指水军。
    • 20.
      閲习释义:训练演习。宋 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状》之二:“臣等夙夜议论,思有报効,奏选将佐,促治城寨,閲习军马,完补器械,为向秋之备。”宋 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农事餘暇,委头目常切提举閲习武艺,务令精熟齐整。”宋 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召募水军,统以将佐,逐时閲习,可以为长久之利,非特应一时之急而已。”

水军(shuij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水军是什么意思 水军读音 怎么读 水军,拼音是shuǐ jūn,水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水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