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祭 [diào jì]
1. 吊唁;祭奠。
英[offer libation;]
吊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吊祭”。祭奠、吊唁。
引《东观汉记·陈龟传》:“陈龟 为 五原 太守,后卒,西域胡夷, 并 凉 民庶,咸为举哀,弔祭其墓。”
宋 司马光 《抚纳西人诏意》:“而 夏 国主 秉常,屡遣使者,造于闕庭,弔祭讣告,寖修常职。”
洪深 《包得行》第四幕:“我父亲到 潘知事 家吊祭,不知听到什么人说什么话。”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
国语词典
吊祭 [diào jì]
⒈ 哀悼、祭拜死者。
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亲加吊祭,表荐孤遗,远协神期,用彰世祀。」
近吊丧 吊唁 吊问
吊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吊书释义:吊祭的文书;祭文。
- 2.
吊哭释义:吊祭且哀哭之。
- 3.
吊劳释义:吊祭存问。
- 4.
吊祠释义:吊祭。 《史记·秦本纪》:“昭襄王 卒…… 韩王 衰絰入弔祠,诸侯皆使将相来弔祠,视丧事。”《史记·楚世家》:“十二年,秦昭王 卒,楚王 使 春申君 弔祠于 秦。”《后汉书·独行传·李业》:“述 闻 业 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弔祠,賻赠百匹。”
- 5.
吊死扶伤释义:吊祭死者,扶救伤者。
- 6.
吊死问生释义:吊祭死者,慰问生者。《战国策·燕策一》:“燕王 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北史·循吏传·杜纂》:“弔死問生,甚有恩紀。”
- 7.
吊死问疾释义: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 8.
吊问释义:吊祭死者,慰问其家属。
- 9.
哭临释义:⒈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 《史记·孝文本纪》:“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后汉书·礼仪志下》:“登遐,皇后詔三公典丧事……百官哭临殿下。”《宋史·礼志二六》:“真宗 章献明肃皇后 刘氏,明道 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崩于 宝慈殿,迁坐于 皇仪殿。三十日,宣遗誥,羣臣哭临,见帝于殿之东厢奉慰。”《痛史》第六回:“一众百官礼成之后,便请哭临。哭临过了,方才出来颁发哀詔。”⒉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 为死事者设
- 10.
哭奠释义:哭吊祭奠。
- 11.
裹鸡释义:东汉 徐稺 尝为太尉 黄琼 所辟,不就。及 琼 卒归葬,稺 乃预炙鸡一只,“以一两緜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负粮徒步径至 琼 墓前,以水沾絮使有酒气,陈鸡为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遂用作吊祭友人的典故。元 丁鹤年《挽四明乐仲本先生》诗:“裹鸡吾老矣,东望涕长潸。”
- 12.
过七释义:旧俗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 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