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会释义:⒈一次集合;一次会聚。《左传·僖公十九年》:“今一会而谑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景德传灯录·拘那舍末尼佛》:“説法一会,度人三万。”⒉特指一次宴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郭子仪 入朝,上命 元载、王縉、鱼朝恩 等互置酒於其第,一会之费至十万緡。”⒊会见一次。《后汉书·郭太传》:“妇谓姑曰:‘今当见弃,方与 黄氏 长辞,乞一会亲属,以展离诀之情。’”唐 薛宜僚《别青州妓段东美》诗:“经年邮驛许安栖,一会他乡别恨迷。”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秋鸿 来,言 仲仙 昨日偕姐
- 2.
三岔路释义:同“三叉路”。《水浒传》第三三回:“这 清风寨 却在 青州 三岔路口,地名 清风镇。”杨朔《百花山》:“不远处三岔路口有座地堡,听见声,打起枪来。”
- 3.
东表释义:⒈东方边界之外。《左传·襄公三年》:“孟献子 曰:‘以敝邑介在东表,密邇仇讐,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书·尧典》“宅 嵎夷”孔 传:“东表之地称 嵎夷。”孔颖达 疏:“青州 在东,界外之畔为表,故云东表之地。”⒉谓东方诸侯的表率。《文选·陆机<齐讴行>》:“惟师恢东表,桓后 定 周 倾。”李善 注:“《左氏传》曰:季札 请观於 周 乐。为謌《齐》。曰:‘表东海者,其 太公 乎。’”按,桓后,指 齐桓公。
- 4.
丹徒布衣释义:⒈借指平民。晋 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 青 扬 二州诸军事,领 青州 刺史,又领 晋陵 太守,镇 丹徒。长民 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 刘裕 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 丹徒 布衣,岂可得也!”后果为 刘裕 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⒉指 南朝 宋 刘穆之。穆之 东莞 莒(今 山东莒县)人,世居 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须此?”及 穆之 为 丹阳 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
- 5.
丹诏释义: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 唐 韩翃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身著紫衣趋闕下,口衔丹詔出关东。” 明 高明 《琵琶记·李旺回话》:“我如今去朝廷上表,奏 蔡 氏一门孝道,管取吾皇降丹詔把他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体惊悚,若奉丹詔。”
- 6.
九州释义:⒈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域。 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⒉日本的第三大岛。
- 7.
乞取释义:⒈求得。唐 王建《乞竹》诗:“乞取池西三两竹,房前栽著病时看。”宋 范仲淹《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 洛阳。”清 陈维崧《沁园春·留别韩闻西》词:“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⒉请求釆取。《宋史·礼志二七》:“乞取旧例裁定酌中之数,以为永式。”⒊勒索。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州县曹吏乞取不貲。”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有 白马洞 繆罗 者杀保正,怒其乞取。”
- 8.
二十四考中书令释义: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 9.
五花骢释义:即五花马。唐 韩翃《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远忆故人沧海别,当年好跃五花驄。”前蜀 毛文锡《接贤宾》词:“香韉鏤襜五花驄,值春景初融。”明 唐顺之《送焦提学往贵州》诗:“书生非法吏,犹跨五花驄。”
- 10.
仲思枣释义:枣的一种,又名仙枣。相传 北齐 时仙人 仲思 得此枣种之,故名。《太平御览》卷九六五引 唐 杜宝《大业拾遗录》:“二年八月,信都 献仲思枣四百枚,枣长四寸,五寸围,紫色细文,文縐核肥,有味,胜於青州枣。北齐 时有仙人 仲思 得此枣种之,亦名仙枣。”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仲思枣》﹝释名﹞:“仙枣”。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仲思枣》﹝集解﹞引 宋 马志 曰:“仲思枣形如大枣。长一二寸,正紫色,细文小核,味甘。”
- 11.
休澣释义:⒈亦作“休浣”。 指官吏按例休假。南朝 宋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唐 包何《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诗:“郎宫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元 马祖常《寄舒真人》诗:“伊我逢休浣,从兹咏浴 沂。”清 袁枚《随园随笔·典礼》:“宋 时百司,十日一休假谓之休澣。”⒉泛指休息。《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时以 青州 未平,命军士休澣以俟东征。”
- 12.
俵散释义:⒈散发,分发。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一》:“百姓合散蚕盐,每年祇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税限纳钱。”宋 欧阳修《青州言青苗钱第一札子》:“臣伏见朝廷新制俵散青苗钱以来,中外之议,皆称不便,多乞寝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郭孝成《江苏光复纪事》第一节:“即将局内洋枪,以次俵散於各军人。”⒉抒发。元 乔吉《水仙子·赠柔卿王氏》曲:“眼角头传芳事,樽前席上歌艷词,俵散相思。”
- 13.
出镇释义:出任地方长官。《宋书·庐陵献王义真传》:“﹝ 义真 ﹞出镇 歷阳。未之任而 高祖 崩。”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刚果而和》:“程丞相 琳,性严毅,无所推下,出镇 大名。”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郑蒋翁婿》:“或云 蒋 方秉銓,郑 谋出镇,为势所胁取。”《红楼梦》第七八回:“贾政 乃道:‘当日曾有一位王爵,封曰 恒王,出镇 青州。’”郭沫若《<孔雀胆>故事补遗》:“西靖王 阿鲁 者,世祖 太子 真金 子 答剌麻八剌 之子,以 至顺 元年封 西靖王 出镇 陕西。”
- 14.
刘白堕释义:相传为 南北朝 时善于酿酒的人。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河东 人 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於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餉馈,踰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觴’,亦名‘骑驴酒’。永熙 年中,南青州 刺史 毛鸿宾 齎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復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 15.
化为乌有释义:变得什么都没有了。 汉司马相如作《子虚赋》,赋中虚构了三人对话,其中一个叫“乌有先生”,意思是哪有此人此事?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乌有:虚幻;不存在。
- 16.
北垂释义:亦作“北陲”。北方边境地区。《汉书·匈奴传赞》:“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三国志·魏志·崔琰传》“鲁国 孔融”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 孔融 ﹞后徙 徐州,以 北海 相自还领 青州 刺史,治郡北陲。”元 王恽《燕城书事》诗:“都会盘盘控北垂,当年宫闕五云飞。”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昌黎 崛起北陲,易偶为奇,语重句奇,閎中肆外,其魄力之雄,直追 秦 汉。”
- 17.
十二分野释义:我国古代星占学的迷信观点认为,人间祸福同天上星象有联系,因根据星辰的十二缠次(后亦根据二十八宿)将地上的州、国划分为十二个区域,使两者相对应,并根据某一天区星象的变异来预测、附会相应地区的凶吉。 这种划分,在天称“十二分星”,在地称“十二分野”。其对应情况为:星纪(扬州,吴 越)、玄枵(青州,齐)、娵訾(并州,卫)、降娄(徐州,鲁)、大梁(冀州,赵)、实沉(益州,晋)、鹑首(雍州,秦)、鹑火(三河,周)、鹑尾(荆州,楚)、寿星(兖州,郑)、大火(豫州,宋)、析木(幽州,燕)。参阅《周礼·春官·保章氏》郑玄
- 18.
华夏九州释义:九州,又名赤县神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即成为古代中国地理范围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贡》可能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而周代没有徐州和梁州。其代指的地理范围在汉代以后民国以前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地理范围约略相当于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其范围一直稳定至1912年才发生变化。
- 19.
原免释义:赦免。 《北齐书·文宣帝纪》:“己亥,以皇太子初入东宫,赦畿内及 并州 死罪已下,餘州死降,徒流已下一皆原免。”宋 孔平仲《续世说·德行》:“崔行师 治 青州 逆狱,惟坐魁首十餘人,餘皆原免。”《元典章·圣政·霈恩宥》:“自 大德 元年二月二十七日以前,除谋杀袓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不在原免,其餘一切罪犯,已未发觉者,并从释放。”
- 20.
孟诸释义:亦作“孟猪”。 亦作“孟瀦”。古泽薮名。在今 河南 商丘 东北、虞城 西北。《书·禹贡》:“导 菏泽,被 孟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余赐女孟诸之麋。”杜预 注:“孟诸,宋 泽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 渤澥,游 孟诸。”张守节 正义:“《周礼·职方氏》:‘青州 藪曰 望诸。’郑玄 云:‘望诸,孟瀦 也。’”唐 高适《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 苏轼《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谁怜寂寞 高常侍,老去狂歌忆 孟诸。”清 劳伯言《书愤》诗之二:“石填沧海殊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