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客观 客观的意思
guān

客观

简体客观
繁体客觀
拼音kè guān
注音ㄎㄜˋ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è,(1)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组词】:客人。宾客。会客。不速之客。客气。客卿。(2)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组词】:旅客。客居。客籍。客死。(3)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组词】:顾客。乘客。客流量。(4) 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组词】:说客。政客。侠客。(5)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组词】:客观。客体。(6) 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例句】:一客冰淇淋。

guān guàn,(1) 道教的庙宇。【组词】:白云观。紫阳观。(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3) 楼台。【组词】:楼观。台观。(4) 姓。

基本含义

客观指事物存在的本质和真相,与个人主观意见无关,客观性强。

客观的意思

客观 [kè guān]

1. 在意识之外,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可望他以完全客观的立场来对待这问题。

[ objective; ]

2. 指按事物本来面目去考察,与一切个人感情、偏见或意见都无关。

他对人并不客观。

3. 包含在对象中的,构成对象的,具有对象性的。

客观现实。

客观 引证解释

⒈ 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二:“一切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正确地反映它和解决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但运用表面事物,也为客观条件所限制。”

⒉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我总得客观点嘛!’ 周仆 笑着说。‘我对你们两方面不偏不向。’”


国语词典

客观 [kè guān]

⒈ 外观。表现在外的威仪风范。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九·李特雄寿势志》:「毋冉贱,雄妻任养为子,少攻学问,有客观。」

主观

⒉ 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加上个人意见。

⒊ 独立于意识或精神而存在。相对于主观而言。


客观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自然释义:⒈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态度很自然。 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⒉自然界:大自然。⒊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自然免疫。听其自然。自然而然。你先别问,到时候自然明白。⒋表示理所当然:只要认真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⒌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语义转折或追加说明:你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自然,别人也要学习你的长处。

客观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主观释义:⒈哲学范畴。指属于人的意识、精神方面的东西。与“客观”相对。⒉不依据实际情况,单凭自己的愿望、偏见(办事)。与“客观”相对。

客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厢情原释义: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原”。
    • 2.
      一意孤行释义:《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 3.
      一相情原释义: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亦作“一厢情原”。
    • 4.
      一相情愿释义: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也作一厢情愿。
    • 5.
      一述三评释义:一述,就是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在党员大会上述职说事。 在述职说事时,要紧扣向群众承诺的事项,向党员汇报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三评,就是指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在评议时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坚持干什么就点什么,干什么就评什么,既客观地肯定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激发争创活力,促进承诺兑现。
    • 6.
      三柱楹联释义:以三支或三支以上联语组合而成,能够充分客观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型对联艺术形式。
    • 7.
      三维空间释义: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 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 8.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释义:指作战既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又有优越的地理形势作依托。也形容办事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极为有利。
    • 9.
      不可抗力释义:特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是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可抗力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 10.
      不可挑剔释义:因为某种人为的或客观的原因不能够挑剔。
    • 11.
      不可知论释义:认为人不能够认识客观世界或者不能够彻底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哲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与“可知论”相对。
    • 12.
      丝染释义:《墨子·所染》:“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或“丝染”比喻客观影响对人的作用。
    • 13.
      两分法释义:哲学上一分为二的方法。谓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都可以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14.
      个人理念释义:通常指个人的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成果。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个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 15.
      中止履行释义:在合同义务履行之前或履行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客观情况的出现,使得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而只能暂时停止的情况。
    • 16.
      主观主义释义: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作风,特点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主观愿望和臆想出发来认识和对待事物,以致主观和客观分离,理论和实践脱节。主观主义有时表现为教条主义,有时表现为经验主义。
    • 17.
      主观因素释义:主观是客观在人脑中的反应。主观因素就是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因素。
    • 18.
      主观能动性释义:人的主观意识和行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并根据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力和作用。
    • 19.
      主观能动释义: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
    • 20.
      主观与客观释义:①主观指人的意识;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改造客观。②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出发,如主观性、主观主义;客观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如客观介绍。

客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厢情原释义: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原”。
    • 2.
      一意孤行释义:《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 3.
      一相情原释义: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亦作“一厢情原”。
    • 4.
      一相情愿释义: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也作一厢情愿。
    • 5.
      一述三评释义:一述,就是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在党员大会上述职说事。 在述职说事时,要紧扣向群众承诺的事项,向党员汇报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三评,就是指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在评议时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坚持干什么就点什么,干什么就评什么,既客观地肯定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激发争创活力,促进承诺兑现。
    • 6.
      三柱楹联释义:以三支或三支以上联语组合而成,能够充分客观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型对联艺术形式。
    • 7.
      三维空间释义: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 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 8.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释义:指作战既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又有优越的地理形势作依托。也形容办事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极为有利。
    • 9.
      不可抗力释义:特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是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可抗力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 10.
      不可挑剔释义:因为某种人为的或客观的原因不能够挑剔。
    • 11.
      不可知论释义:认为人不能够认识客观世界或者不能够彻底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哲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与“可知论”相对。
    • 12.
      丝染释义:《墨子·所染》:“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或“丝染”比喻客观影响对人的作用。
    • 13.
      两分法释义:哲学上一分为二的方法。谓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都可以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14.
      个人理念释义:通常指个人的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成果。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个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 15.
      中止履行释义:在合同义务履行之前或履行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客观情况的出现,使得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而只能暂时停止的情况。
    • 16.
      主观主义释义: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作风,特点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主观愿望和臆想出发来认识和对待事物,以致主观和客观分离,理论和实践脱节。主观主义有时表现为教条主义,有时表现为经验主义。
    • 17.
      主观因素释义:主观是客观在人脑中的反应。主观因素就是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因素。
    • 18.
      主观能动性释义:人的主观意识和行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并根据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力和作用。
    • 19.
      主观能动释义: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
    • 20.
      主观与客观释义:①主观指人的意识;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改造客观。②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出发,如主观性、主观主义;客观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如客观介绍。

客观造句

1.并无一字褒贬,只对事件本身作客观记述。

2.我的蛐蛐刚一放进去歪桃儿的“金翅”就嘟嘟地叫起来,客观存在要先来个下笔如有神。

3.判断事情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己度人是不对的。

4.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条件和客观规律,人为操刀必割,往往把事情弄坏。

5.只要尊重客观,尊重科学,勇于探索,就会无往不胜。

6.对于老刘这件事,我们已略迹原情,具体分析他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不自觉地犯下的错误。

7.那些不顾客观条件而自行其是的人很难成功。

8.舞弊者被当场抓获,他不以为耻,还在那里强调种种客观原因。

9.新闻记者要坚持不偏不倚、公正客观的“中庸之道”。

10.只要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11.你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只凭主观臆断做结论,那样做肯定会失败的。

12.事在人为,只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按客观规律办事,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13.我们要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14.如果无视客观规律,只凭主观想像,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

15.一个出色的指挥员,必须从客观情况出发,审时度势,适时修订作战方案。

16.做任何事情都要度德量力,决不能不考虑主观和客观条件。

17.为人排难解纷必须客观公正,才能使当事人折服。

18.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条件和客观规律,操之过急,往往会把事情弄坏。

19.虽然这件事的客观效果不怎么好,但他们几位的动机还是无可厚非的。

20.部队上种种客观原因,造成许多牛郎织女两地分居。

客观(ke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客观是什么意思 客观读音 怎么读 客观,拼音是kè guān,客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客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