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储 [jūn chǔ]
1. 指粮秣等军需物资。
军储 引证解释
⒈ 指粮秣等军需物资。
引《晋书·殷浩传》:“开 江 西疁田千餘顷,以为军储。”
明 李攀龙 《送赵户部出守淮阳》诗:“仙郎起草 汉 明光,几载军储事朔方。”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军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候接释义:迎候。 《南史·柳憕传》:“梁武帝 举兵至 姑孰,憕 与兄 惲 及诸友朋於小郊候接。”《南史·鲁广达传》:“王僧辩 之讨 候景,广达 出境候接,资奉军储。”《宋史·后妃传·太祖孝章宋皇后》:“﹝后﹞年十七,性柔顺,每帝视朝退,常见冠帔候接,佐御饌。”
- 2.
安靖释义:⒈使安定平静。《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汉书·王莽传上》:“纲纪咸张,成在一匱,此其所以保佑圣 汉,安靖元元之效也。”宋 苏辙《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二:“臣早事三朝,误知先帝,初睹变更之议,每陈安靖之谋。”清 魏源《军储篇》二:“张天骏 藉安靖之名,为卸责自全之地,其交部议处。”⒉安定平静。宋 苏轼《与杨济甫》之一:“惟闻坟墓安靖,非 济甫 风义之篤,何以得此?”明 李东阳《求退录·陈情恳乞辞免恩荫疏》:“若 燕、齐、河、洛 之安靖以为臣
- 3.
宗禄释义:宗室所领俸禄。明 张煌言《答闽南缙绅公书》:“今不幸 延平 殿下薨逝,大丧未毕,繁费难支,即军储尚恐不给,何暇言及宗禄。”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明 宗室科举,始于 天启 辛酉年,允大冢宰 李日宣 之请也,盖欲借此以减宗禄云。”
- 4.
寸産释义:犹薄产。清 魏源《军储篇四》:“未置寸产,徒靡衣食。”
- 5.
岁漕释义:谓每年由水路运输粮食至京师或指定地点。宋 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泗,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於此。”《宋史·食货志上三》:“宋 岁漕以广军储、实京邑。”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三:“嘉祐 四年,詔所运菽,减漕船三百艘。自是岁漕三河而已。”
- 6.
支遣释义:⒈使用。宋 苏轼《乞将损弱米贷与上户令赈济佃客状》:“不惟乘此飢年,人户闕食,优加賑济,又使官中却得新好白米充军粮支遣。”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程途怕远,只要钱支遣。”⒉费用。宋 岳飞《奏画守襄阳等郡营田札子》:“就拨 江西、湖南 粮斛,朝廷支降券钱为一年支遣,候营田就绪,军储既成,则朝廷无餽餉之忧,进攻退守皆兼利也。”宋 文天祥《回祕书巽斋欧阳先生》:“先生儻乏支遣,不妨更质钱用,第常使可赎足矣。”⒊排遣。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争我病势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难支遣。”⒋调遣,
- 7.
支领释义:领取。明 海瑞《续行条约册式》:“今后一照先年事例,各府州县於各仓内僉一二廒口为军储廒,凡官军於此支领。”《红楼梦》第二三回:“横竖照里头的规例,每月支领就是了。”
- 8.
楮币释义:指 宋、金、元 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 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辨楮币二字》:“古有三币,珠玉为上,金次之,钱为下。自 秦 汉 专以钱为币。近岁用会子,盖 四川 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为楮币。”《金史·食货志三》:“小民浅肤,谓楮币易坏,不若钱可久,於是得钱则珍藏,而券则亟用之,惟恐破裂而至於废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楮币于 宋 谓之会子,于今谓之寳钞,虽制用不同,而以久而轻,则弊一而已矣。”清 魏源《军储篇三》:“近世银币日穷
- 9.
燕餽释义:谓请客送礼。 宋 叶适《朝请大夫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庆元 二年,以户部为 湖广 总领……抑损燕餽,器用崇侈者,还之金银,以市军储。”
- 10.
箠杖释义:⒈棍棒。 汉 王充《论衡·订鬼》:“病者因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⒉用棍棒拷打。元 刘祁《归潜志》卷八:“兴定 初,朮虎高琪 为相,恶士大夫,有罪輒以军储论,加箠杖。”明 张居正《乞宥言官疏》:“荷蒙圣慈俯从,曲赐宽宥,免其箠杖,天下莫不称仁焉。”
- 11.
赋额释义:赋税的数额。元 戴表元《排律十七韵贺阮侯伯子》:“攅眉询赋额,正色署刑书。”《花月痕》第四回:“朝廷赋额日亏,军储日絀。”《清史稿·食货志二》:“总计全国赋额,其可稽者,顺治 季年,岁徵银二千一百五十餘万两,粮六百四十餘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