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身 正身的意思
zhèngshēn

正身

简体正身
繁体
拼音zhèng shēn
注音ㄓㄥˋ ㄕ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shēn,(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组词】: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组词】:身世。献身。(3) 亲自,本人。【组词】: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组词】: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5) 孕,娠。【组词】:身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例句】: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基本含义

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

正身的意思

正身 [zhèng shēn]

1. 指并非替身而确是本人。

验明正身。

[ one's real person; ]

2. 正直不阿。

[ upright and never stooping to flattery; ]

3. 修身。

[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

正身 引证解释

⒈ 端正自身;修身。

《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
三国 魏 桓范 《政务》:“故为政之务,务在正身。”
《旧唐书·宋璟传》:“朕每事常欲正身以成纲纪,至於妻子,情岂有私?然人所难言,亦在於此。”
《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必正身行义以相辅佐,朕始嘉赖焉。”

⒉ 谓正直不阿。

《东观汉记·赵憙传》:“憙 内典宿卫,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惰。”
晋 羊祜 《让开府表》:“据今光禄大夫 李喜,秉节高亮,正身在朝。”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贞介》:“镐 起自布素,一、二年而登宰相。正身特立,不肯苟媚。”

⒊ 犹直身。

《法苑珠林》卷十六引《观佛三昧经》:“四海之中,有 须弥山,佛在 须弥山 正身仰卧。”

⒋ 谓确系本人,并非冒名顶替者。

《通典·选举五》:“故俗间相传云:‘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此又弊之尤者。”
《水浒传》第三二回:“官司一事,全得 朱 雷 二都头气力,已自家中无事,只要缉捕正身。”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丑背介]那夫人小姐,又进来了,待我也做些风流态度,与他相相,或者替身相不中,倒相中了正身,也不可知。”

⒌ 科举正途出身。对捐纳功名者而言。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五折:“这 秦秀才 我曾认得,原係正身。”


国语词典

正身 [zhèng shēn]

⒈ 修身。

《文选·班昭·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儒林外史·第七回》:「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⒉ 确系本人,相对于替身而言。

唐·杜佑《通典·卷一七·选举五·杂论议中》:「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
《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出堂规》:「听差各役,俱要正身伺候。」


正身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替身释义:⒈迷信的人认为恶鬼诱使人去死以替代自己,从而使自己摆脱困境或转世。这个人就是恶鬼的替身。⒉代替别人的人。

正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伙家释义:⒈伙伴,相与共事的人。 《黑籍冤魂》第十回:“捕快伙家听了,心里明白,便去寻着了捕快正身,告诉了他情节,带着几个人来捕这裁缝。”⒉对同辈人或同伴的称呼,犹言伙计。陆文夫《不平者》:“大队书记点起了烟,对 王二 和那个小青年说:‘伙家,你们两个也应该向 小汪 赔个礼!’”参见“伙伴”。
    • 2.
      侧肩释义:⒈谓侧转身体,以便挤入。《史记·孟尝君列传》:“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行。”⒉不敢正身而立,形容驯顺。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彼婉孌者,实惮吾曹。侧肩帖耳,有舌如刀。”
    • 3.
      六嬖释义:谓 春秋 时 齐桓公 所宠幸的六个姬妾: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桓公 死,六姬之子争立,酿成 齐国 内乱。见《左传·僖公十七年》。宋 苏轼《东坡志林·七德八戒》:“大哉,管仲 之相 桓公 也……恨其不学道,不自诚意正身以刑其国,使家有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 桓公 不王,而 孔子 小之。”宋 岳珂《桯史·馆娃浯溪》:“齐 有六嬖,威公 以兴,正而不譎,圣人称焉。”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三》:“不然,三归之卿,岂能禁六嬖之霸?”
    • 4.
      嘉赖释义:嘉许和倚赖。 《左传·昭公七年》:“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惟寡君?”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原其逆顺,揆其表里,脩防排通,以正水路,功绩有成,民用嘉赖,题云《漳河神坛碑》。”《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必正身行义以相辅佐,朕始嘉赖焉。”
    • 5.
      宣慈释义:本谓博闻慈爱。 后泛指博爱众人。《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 疏:“宣者,徧也。应受多方,知思周徧也。慈者,爱也,爱出於心,恩被於物也。”汉 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掾天姿恭恪,宣慈惠和,允恭博敏,惻隐仁恕,正身履道。”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淳钩之锋,验於犀兕;宣慈之良,效於明试。”《隋书·刑法志》:“圣王仰视法星,旁观习坎,弥缝五气,取则四时,莫不先春风以播恩,后秋霜而动宪。是以宣慈惠爱,导其萌芽,刑罚威怒,随其肃杀。”
    • 6.
      房産释义:个人或团体保有所有权的房屋及地基。《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房产值数千金,郭刁儿 於中议估,止值四百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起解逃人》:“须要有身家房产之正身僉解。”曹禺《日出》第二幕:“我说市面一恐慌,经济一不巩固,就应该买房产。”
    • 7.
      杵臼释义:⒈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鍤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跡。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唐 杜甫《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⒉以杵捣臼。《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唐 张籍《太白老
    • 8.
      正坐释义:端坐;正身而坐。《庄子·庚桑楚》:“南荣趎 蹵然正坐曰:‘若 趎 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託业,以及此言邪?’”《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宋 曾巩《宝月大师塔铭》:“其夕沐浴易衣,正坐而卒。”《再生缘》第六回:“只见 鄔必凯 与 神武真人,端身正坐,两旁排列得刀鎗密密,剑戟森森。”
    • 9.
      正身释义:指确是本人(并非冒名顶替的人):验明正身。
    • 10.
      正躬释义:犹正身,亲身。
    • 11.
      真身释义:神仙或佛祖的本体、正身(迷信)
    • 12.
      礼序释义:本谓礼仪的次序得以实现。 语本《礼记·礼运》:“故圣人参於天地,并於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孙希旦 集解:“故君必正身立於无过之地,而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礼序而民治也。”又:“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孙希旦 集解:“礼者,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后以“礼序”泛指礼仪制度。
    • 13.
      积学释义:⒈谓积累学问。《韩诗外传》卷五:“虽庶民之子孙也,积学而正身,行能礼仪,则归之士大夫。”《三国志·蜀志·刘焉传》:“居 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元史·董俊传》:“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清 陆陇其《答嘉定李生玉如书》:“方期贤者积学奋飞,为时羽仪,不谓亦罹此大故,何天之降罔,一至於斯。”⒉犹博学;饱学。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给事中 陆质、中书舍人 崔枢 积学懿文,守经据古,夙夜讲习,庶协于中。”清 戴名世《张贡五文集序》:“张君 贡五,三湘 间积学能文之士也。”包天笑《钏影
    • 14.
      端拜释义:⒈正身拱手。⒉犹致敬。
    • 15.
      端拱释义:⒈正身拱手。 指恭敬有礼,庄重不苟。《庄子·山木》:“﹝ 孔子 ﹞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 猋氏 之风…… 颜回 端拱还目而窥之。”《晋书·隐逸传·张忠》:“冬则緼袍,夏则带索,端拱若尸。”《南史·王球传》:“王弘 兄弟贵动朝廷,球 终日端拱,未尝相往来。”清 刘大櫆《下殇子张十二郎圹铭》:“每垂髫自内庭徐徐行至学舍,北向端拱立,长揖乃就坐。”⒉指帝王庄严临朝,清简为政。《魏书·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唐 欧阳詹《珍祥论》:“即虐如 秦皇,虽车辙遍于宇内,不如 太宗 端拱於堂上也。”唐
    • 16.
      端身释义:⒈使自身的操行归于正直。⒉摆正身体。
    • 17.
      约俭释义:简约省俭。《汉书·杜邺传》:“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约俭,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太和 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絍,习为家人之事。”《南史·到彦之传》:“凶事必存约俭,孙姪不得违言。”
    • 18.
      联系人释义:简介:跟L一样神秘,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样貌。不过当L的样貌曝光后,联系人的样貌也曝光,原来他是一个老伯。联系人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任何人要联络L或L要和其他人通讯,都必须透过他。此外,联系人也协助L进行调查案件的工作。联系人更是一名神枪手,他在追捕火口的行动中大显身手。他死后,真正身份终于曝光。原来他曾经是一名发明家,并利用专利权的资金在世界各地创立孤儿院,专门培养L的继承人。M,N都出身联系人的孤儿院。
    • 19.
      身外身释义:佛教语。指由正身变化产生出来的身体。
    • 20.
      身行释义:⒈操行;品行。《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脩志意,正身行。”汉 贾谊《新书·辅佐》:“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⒉亲自执行。《史记·李斯列传》:“昔者 司城子罕 相 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朞年遂劫其君。”⒊只身行走。宋 苏轼《龟山》诗:“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菴初白头。”《封神演义》第五二回:“闻太师 曰:‘吾非不能遁回 朝歌 见天子,再整大兵,以图恢復。只人马累赘,岂可捨此身行?’”清 翁方纲《欧阳文忠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正身(zhengs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身是什么意思 正身读音 怎么读 正身,拼音是zhèng shēn,正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