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隐 [tuì yǐn]
1. 辞官隐居。后退隐没;消失。
退隐 引证解释
⒈ 辞官隐居。
引《史记·乐毅列传》:“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指 箕子、商容 )退隐。”
宋 陆游 《姜总管自筑墓舍名茧庵求诗》诗:“君不见, 赘翁 退隐 真皇 时, 茧室 遗名星日垂。”
周作人 《系鱼川》:“大正 初年, 相马君 忽然退隐,飘然的回到故乡去了。”
⒉ 后退隐没;消失。
引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五:“淡暗色的薄云慢慢地向远处退隐,终于完全消失。”
许杰 《邱吉尔关心麻雀牌》:“要是这样,一面提高人民的娱乐的程度,一面增加有益的娱乐机会,那末,这 中国 的文化传统的麻雀牌,才会退隐了去吧。”
国语词典
退隐 [tuì yǐn]
⒈ 退职隐居或断绝世俗的应酬交际。
引《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于卫。」
《史记·卷八〇·乐毅传》:「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
退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年不蜚释义:蜚:飞。比喻长期退隐,无所作为。
- 2.
东山意释义:谓退隐的心愿。
- 3.
丹阳布衣释义:陶弘景,南朝 齐 梁 时 丹阳 人。 仕 齐 拜左卫殿中将军,入 梁 隐居 句曲山,自号 华阳隐居。后以“丹阳布衣”指退隐不仕者。
- 4.
买山居释义:谓退隐。
- 5.
买山归卧释义:谓退隐。
- 6.
买山隐释义:谓退隐。
- 7.
仕隐释义:⒈出仕和退隐。 清 钱大昕《卢氏群书拾补序》:“自念四十年来,仕隐踪迹,輒步先生后尘;而嗜古顓僻之性,谬为先生所许。”清 方文《梦崔正谊李溉林二明府见访》诗:“何缘遇 崔、李,一见遂倾倒。仕隐虽殊途,握手伤怀抱。”⒉旧谓居官而不亲公务。商务本《说郛》卷三引 宋 马永易《实宾录》:“唐 杨初 为 江西 王仲舒 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牘,府公致言,拂衣而去,乃采山饮泉。朝客闻之,以为仕隐。”清 褚人穫《坚瓠广集·隐说》:“唐 唐畅 为 西川 从事,不亲公务,人称仕隐。”
- 8.
伏死释义:⒈甘愿舍弃生命。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此也。”⒉退隐而死。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闕下者哉!”
- 9.
养拙释义:⒈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常用为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 唐 钱起 《春宵寓直》诗:“养拙惯云卧,为郎如鸟栖。”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养拙安贫贱,聊復称我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因此,他才南下‘养拙’--是说不会做官,只好休养藏拙。”⒉谓才力不称职而不为人所知或不使人知。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
- 10.
养高释义: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
- 11.
冥飞释义:高飞。比喻人的退隐。
- 12.
凤戢释义:凤凰收敛羽翼。 比喻退隐不仕。
- 13.
出处释义:⒈〈动〉出仕和退隐。 ⒉〈名〉(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 14.
剑冢释义:冢就是坟墓,独孤求败认为剑也是有生命的剑灵,退隐江湖后,将自己的剑埋在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剑冢。
- 15.
功遂身退释义: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 16.
动息释义:⒈指出仕与退隐。《文选·谢朓<观朝雨>诗》:“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李善 注:“动息犹出处。”唐 王勃《秋日宴季处士宅序》:“虽语默非一,物我不同,而逍遥皆得性之场,动息匪自然之地。”⒉活动与休息。《隋书·天文志上》:“生灵因之动息,寒暑由其递代。”⒊引申为人的动止起居。唐 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动息无格於温仁,颠沛安由乎正义。”宋 叶适《夫人王氏墓志铭》:“欲常候母动息,妇姑同一室处,嬉遨谐剧,不用常礼。”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自此雌每守 徐,动息不相离。”⒋犹动静。情况,消息。《
- 17.
医隐释义:退隐为医的人。
- 18.
卷迹释义:敛迹;退隐。
- 19.
嘉遯释义:亦作“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宋 范仲淹《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明 许潮《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 20.
均逸释义:谓闲散安逸。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宋 李纲《与张相公书》:“数年前,某寓居 闽 中,杜门不出,以养衰病,适閤下自枢廷均逸,弭节海邦。”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公方立勋业,今必无暇及此。他时功成名遂,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元史·康里脱脱传》:“仁宗 即位,眷待弥篤,欲使均逸于外,二月,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
退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年不蜚释义:蜚:飞。比喻长期退隐,无所作为。
- 2.
东山意释义:谓退隐的心愿。
- 3.
丹阳布衣释义:陶弘景,南朝 齐 梁 时 丹阳 人。 仕 齐 拜左卫殿中将军,入 梁 隐居 句曲山,自号 华阳隐居。后以“丹阳布衣”指退隐不仕者。
- 4.
买山居释义:谓退隐。
- 5.
买山归卧释义:谓退隐。
- 6.
买山隐释义:谓退隐。
- 7.
仕隐释义:⒈出仕和退隐。 清 钱大昕《卢氏群书拾补序》:“自念四十年来,仕隐踪迹,輒步先生后尘;而嗜古顓僻之性,谬为先生所许。”清 方文《梦崔正谊李溉林二明府见访》诗:“何缘遇 崔、李,一见遂倾倒。仕隐虽殊途,握手伤怀抱。”⒉旧谓居官而不亲公务。商务本《说郛》卷三引 宋 马永易《实宾录》:“唐 杨初 为 江西 王仲舒 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牘,府公致言,拂衣而去,乃采山饮泉。朝客闻之,以为仕隐。”清 褚人穫《坚瓠广集·隐说》:“唐 唐畅 为 西川 从事,不亲公务,人称仕隐。”
- 8.
伏死释义:⒈甘愿舍弃生命。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此也。”⒉退隐而死。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闕下者哉!”
- 9.
养拙释义:⒈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常用为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 唐 钱起 《春宵寓直》诗:“养拙惯云卧,为郎如鸟栖。”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养拙安贫贱,聊復称我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因此,他才南下‘养拙’--是说不会做官,只好休养藏拙。”⒉谓才力不称职而不为人所知或不使人知。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
- 10.
养高释义: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
- 11.
冥飞释义:高飞。比喻人的退隐。
- 12.
凤戢释义:凤凰收敛羽翼。 比喻退隐不仕。
- 13.
出处释义:⒈〈动〉出仕和退隐。 ⒉〈名〉(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 14.
剑冢释义:冢就是坟墓,独孤求败认为剑也是有生命的剑灵,退隐江湖后,将自己的剑埋在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剑冢。
- 15.
功遂身退释义: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 16.
动息释义:⒈指出仕与退隐。《文选·谢朓<观朝雨>诗》:“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李善 注:“动息犹出处。”唐 王勃《秋日宴季处士宅序》:“虽语默非一,物我不同,而逍遥皆得性之场,动息匪自然之地。”⒉活动与休息。《隋书·天文志上》:“生灵因之动息,寒暑由其递代。”⒊引申为人的动止起居。唐 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动息无格於温仁,颠沛安由乎正义。”宋 叶适《夫人王氏墓志铭》:“欲常候母动息,妇姑同一室处,嬉遨谐剧,不用常礼。”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自此雌每守 徐,动息不相离。”⒋犹动静。情况,消息。《
- 17.
医隐释义:退隐为医的人。
- 18.
卷迹释义:敛迹;退隐。
- 19.
嘉遯释义:亦作“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宋 范仲淹《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明 许潮《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 20.
均逸释义:谓闲散安逸。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宋 李纲《与张相公书》:“数年前,某寓居 闽 中,杜门不出,以养衰病,适閤下自枢廷均逸,弭节海邦。”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公方立勋业,今必无暇及此。他时功成名遂,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元史·康里脱脱传》:“仁宗 即位,眷待弥篤,欲使均逸于外,二月,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